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校专利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分析了陕西高校科技创新中专利权保护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陕西高校专利权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利转化率低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大障碍.从一份协议可以看出,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在专利转化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专利保护意识淡薄,专利合同中对成果的归属和分享约定不合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技成果产权不清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我国高校应明确专利成果的归属,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科技管理,建立促进专利转化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专利转化经费,改革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培育科技产业,以促进高校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 ,贯彻落实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联系陕西高校实际 ,分析当前陕西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 ,总结高校科技创新的经验与教训 ,思考建设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思路、新政策与新措施 ,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构建陕西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具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较强的科…  相似文献   

4.
我国相关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新创业,但高校教师兼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依然处于灰色地带。"本单位"的双重性、"本职工作"的双重性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双重性是教师兼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认定模糊的原因。对教师兼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认定的主要要素包括研发起止时间、研发地点和研发主要利用的物质技术条件。合同约定优先和兼职研发独立性是解决兼职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专利权归属变化后的绩效分析,提出兼顾公平和效率是解决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的专利权归属问题的基本原则:权利和义务对等是确保公平进行权益分配的前提,而寻求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平衡是立法价值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利权(申请权)转移、许可情况现状及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专利权转移、许可较为活跃,为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创新支撑,但与湾区内高校雄厚的研究实力以及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提高高校高价值专利产出,完善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建立良好的专利转移、许可环境,充分利用湾区优势资源,为湾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兴国、创新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拟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众多,但由于这类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大多涉及从高校受让或与其存在委托、合作关系,因此,在监管机构问询中暴露出针对企业技术独立性以及竞争优势是否稳定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中的问询重点,剖析涉及高校专利权的性质及其权属,分别对不同权属下的专利权情况提出拟上市公司合规建议,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蒋逊明  朱雪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113-118,F0003
职务发明的界定及其专利权归属一直是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专利发展现状,根据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机制,提出了重构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专利保护工作对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陕西高校的专利流失现象仍较为严重。要减少专利流失,必须分析专利流失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陕西高校专利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柯 《科技广场》2011,(12):103-106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十一五"省级科技计划、科技成果及专利申请等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和调查研究来了解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科技工作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及建议。科技计划是指导科技创新的核心和重点,科技成果是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结果,而知识产权(专利权)的申请和获得则是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最佳评价和保护。科技计划的制定、科技成果的登记及评奖以及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专利权)保护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进一步强化各环节的工作,并将其有机融合,将知识产权(专利权)工作贯穿于整个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才能使科技工作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对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才会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杨涛  董纪昌 《科研管理》2008,29(2):166-171
当前,我国国立科研单位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立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已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对国内外国立科研单位现行成本核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国立科研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立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框架体系,并指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美日德以等国外发达国家在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涉及的科研人员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路径的探讨,指出现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实施产权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对政府科技服务的需求入手,选择东莞松山湖高新区10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通过调研访谈扎根分析企业对政府科技服务的需求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政府官员进行深度访谈,挖掘政府创新科技服务的战略行动,包括重视组织创新资源、持续改进服务方式和坚持优化创新环境等3个主要方面,并通过经验证据进行验证,进而得出一个政府科技服务创新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周伟 《现代情报》2010,30(6):142-144
当前,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面临种种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新形势下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找准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实现思想观念、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提出了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文章从分析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人才优势,揭示了当前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秦霞 《情报探索》2014,(9):49-53
构建了一套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分析指标的专利发展分析系统,可在数据完整准确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对地区专利的发展趋势做出总结和预测。使用该分析系统对广州市天河区2007-2011年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关于该区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职务与非职务专利申请状况、发明专利维持情况、发明专利受让情况、发明专利优势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人活跃程度、高价值专利及其分布领域等描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分析系统得出的结论清晰、符合地区技术发展情况,可作为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俞文华 《科学学研究》2008,26(1):98-104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中美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试图通过专利统计分析,探讨美国在华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比较优势,以揭示美国在华的技术竞争优势。为此,本文分以下三部分:首先对美国在华发明的申请和授权态势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检索数据库与国际专利分类和技术分类对照表,对美国在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按技术领域进行了汇总,并基于上述统计对美国在华技术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洲  夏晓宇  冉戎 《科研管理》2019,40(2):44-53
本文采用199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以Driscoll-Kraay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司法保护、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司法质量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司法效率更大,司法效率对发明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影响不显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则对司法质量更为敏感,法律服务对发明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司法效率只是对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司法质量以及法律服务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By using firm-level data provided by the last round of the (Italian)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CIS4) this paper explores (in a manufacturing-services comparative frame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and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firms’ performance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presented shows that 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 of innovation provides a much more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variegated universe of innovation in both macro-sectors. Four distinct innovation modes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ways firms combine technological and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ese different modes of innovation are present and relevant in both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and have been found to have a differentiated impact on firms’ performances. Strateg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joint introduction of product,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s have been found to give to both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firms a clear competitive advantage vis à vis both non-innovating firms and firms with a narrow approach to innovation. A fe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relevance and economic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strategies have also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20.
论职务发明创造的非职务化流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是单位甚至国有专利权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遏制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