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究学习理论的构建首先应当确立其相应的知识观基础。旁观知识观与接受学习是一对合适的搭档,而参与知识观则是探究学习的立论基点。参与知识观源于对“确定性知识”的质疑,其基本要素——知识的不确定性、个体性、过程性以及建构性等为探究学习勾画了一幅合理的知识图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旁观知识观使“接受学习”成为可能,也使历史的教学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时只是落实为“主动接受”。参与知识始于对“先在本质”的拒绝。“先在本质”不被信任之后,“对话”,“互动”取而代之,参与知识观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取,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只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使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4.
刘大军 《高教探索》2015,(2):11-15,31
因应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时代的诉求,当前大学生学习方式孕育出从知识习得学习和社会参与学习向知识创造学习的发展路径。知识习得学习是认知主义视角下"独白"式的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一般性和规范性。社会参与学习是情境主义视角下"对话"式的学习,关注的是活动的设计和社会参与水平。知识创造学习则是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交互"式的学习,倡导的是协同创新。高校应该通过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和利用现代化学习技术、改善学习评估等策略,推动大学生知识创造学习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类知识的特性与学习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的特性提供了学习方式的创新理念,建构出一种符合创新理念的学习方式-小组行为学习。小组行为学习是获取与传递无形知识和有形知识的有效模式,在教育教学和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配以科学的管理,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指向知识接受的学生学习参与虽在一定时期推动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繁荣,但随着意义学习、情境学习等理论的兴起,其遭到了质疑与批判。于是,指向知识理解与生成的意义建构的学生学习参与应运而生。但随着实践的推进,其在弥补上述缺陷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学生学习随意化、教师教学空洞化、知识理解过度建构化等问题产生。学生学习参与的关键在于如何经由知识这一载体达至学生精神丰盈和意义建构的旨向。由此,走向深化的学生学习参与理应处理好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二者的交互融合之中促进学生的整全发展。具体来说,需要在学习参与理念上形成接受与建构并重的价值共识;在学习参与内容上深挖学科知识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联结;在学习参与方式上强调接受与建构的转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是1978年由Reber通过人工语法学习实验最先发现的,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人类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一种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识。不同于外显学习过程,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智力参与概括复杂的关系,也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习一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研究规律.从而创造性的应用知识。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兴趣的激发要放在首位。不然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不会“乐于探究”,更不会“交流合作”,而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对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审视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针对不同类型知识教学提出的两种教学改革主张。本从知识教学改进的历史演变这一视角出发,依据历代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的众多理论研究成果对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了审视,讨论了人类知识结构中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和方式;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学生习得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可厚此薄彼,方可有效地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左松铁 《河北教育》2005,(22):42-42
如今的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经过师生双向交往的互动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观察、想像、总结、归纳,得到新知识。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陛。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参与越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也就越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亲自动脑参与探索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