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手段。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和区域同质性等特点,能够摆脱传统生产要素稀缺性限制、减轻供需之间的分离、加快生产方式变革转型和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与均衡增长。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人才支撑弱、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少、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影响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要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从数字素养、基础设施、市场监管和政府治理等方面创新路径,提高农民数字技能、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市场监管、增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乡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乡村振兴建设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政务治理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现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均衡共享式发展、开放包容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如数字经济在农村环境下认同感缺失、数字化治理机制不健全及基层治理制度脱节等问题,提出采取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建设现代化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七项举措,以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乡村电商、乡村云旅游、农业智能设备、农业机器人、农业信息化管理等新兴形式,建成了三产融合、多业态、多主体参与的市场,不断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并从乡村产业升级、协调城乡发展、改善乡村治理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然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支撑不足、数字监督管理迟滞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乡村数字体系、夯实数字人才保障、加强乡村数字治理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然而,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欠缺体系性与协调性,指导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的理论相对滞后,被动监管俘获现象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文章认为,解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衍生的新问题,需要从法律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法律监管理论的更新、监管方式的科技转型等层面重点发力,以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金融供需总量不平衡、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化解农村金融供需难题。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机制;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完善供需机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7.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随着数字经济在农村普及,数字商务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变革,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涉农“双高”院校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应该扛起乡村产业振兴责任,结合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区域农业特征,以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为载体,发挥多方力量,推动数字商务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现代农业急需的流通领域相关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背景下,发展数字农业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现阶段,农村地区在发展数字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对数字技术接受程度不高、数字技术投入成本过高等难题。鉴于此,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数字乡村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兴起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从乡村数字农业提质增效、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乡村数字经济提升转向数字乡村全面发展。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进步、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为基础,以政策文件为指引,以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提升为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分析了金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包括乡村数字经济稳步发展、数字生活便利多彩、数字治理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随后分析了乡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数字生态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支持不足、人才缺乏、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深入推进农业数字信息化建设、强化乡村数字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注重乡村数字人才的培育、夯实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基于“技术-理论-情景”的分析框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应用与乡村社会达成深度耦合,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生结构性重塑,赋予乡村振兴强大数字动能。目前数字乡村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期,存在数字设施服务相对薄弱、农民数字素养相对较低、数字项目资源分配不均、数字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不足和数字形式主义等现实梗阻。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优化数字环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注重主体赋能,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数字资源分配公平;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元数字供给机制;规范数字秩序,推动数字乡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全面升级,也包括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些都对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提出了殷切期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进行部署,强调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但是,综合来看,农村职业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环,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能力还明显不足。农村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数量少且覆盖面不够,基础能力明显不足;农科教结合功能弱化,农村职业教育有向“单一升学通道”转变的发展趋向;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不完善,未能有效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农村职业院校紧跟时代发展的办学意识不强,专业特色不突出。  相似文献   

13.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困境,提出以对接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器,数字技术凭借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强力引擎和持续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验证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但也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呈现出轻微两极分化现象;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且在进行工具变量法、剔除直辖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活力在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且在数字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较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据此,应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农业领域的深入渗透与广泛使用,激发农村创业活力,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结构;数字化技术赋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但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面临着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不高,数字化人才短缺;数字供给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数字化技术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场景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供给者精准识别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构建更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应用场景;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环境;推动数字经济与公共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服务平台间的融合;提升村民数字素养,推进农村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科技支撑常州市乡村数字建设的信息基础薄弱、数字化公共平台不完善、乡村数字人才短缺、数字化应用水平不够高。对此,需要加强数字乡村基础建设、增强数字乡村平台支撑力度、加快数字乡村人才培养速度、加大数字乡村应用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机制不完善和农民在农村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通过对高素质农民的内涵分析,结合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可试通过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创新、强化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参与建设农业经济新专业、打造一支知农促融的师资队伍、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等途径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合力,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9.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在数字化领域内应用的一种新样态,已成为数字经济背景下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破解乡村振兴实践难题的持续动力。当前,数字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农民收入、构建智慧数字乡村、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协同作用耦合成一个完整系统,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增力。为此,必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在地化数字人才队伍、加速乡村产业升级与转型、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虽然已经逐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队伍发展不均衡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培育精准程度不够高等系列现实挑战.立足新时代,落实政策扶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甄选培训对象、强化保障措施和能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