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伊西斯与玛利亚作为古埃及神话与基督教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孕育了神话的主要人物,而且二者在形象上以及在各自神话中所担当的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相似,我们不难看出,古埃及神话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有着一定的影响,为基督教神话的创世及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这个神话王国中,由于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一直续存着多种存在形态的神话,如活形态神话、口承神话、以及早已被用文字笔录写定的文献神话。各种存在形态之神话,其发展演进脉络仍较清晰。此外,神话的多向性发展,如从氏族神话发展为部落神话、民族乃至国家(地方政权)神话,由单一型(独立)神话发展为复合型(体系)神话,以及神话之文学化、哲学化、历史化的发展倾向,也依稀可见。通过梳理,可以透视出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及其与文化生态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韩国的神话体系中,兄妹婚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然而,韩国的洪水神话、兄妹婚神话仍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韩国对洪水兄妹婚神话的研究,过去一般偏重于国内,1994年以来,对东亚与韩国创世神话,特别是对兄妹婚的比较研究才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中韩两国的洪水兄妹婚神话存在共同的中心母题,不过中国故事的情节与内容比韩国的更长也更复杂,韩国固有的对兄妹血缘婚的避讳心理削弱了对兄妹婚神话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关注存续在民间的活形态神话,将文献神话与活形态神话结合起来,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审视,是神话学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神话资源。中国神话学界不仅要从文献典籍中去寻找神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走向田野,到民众的民俗生活中去寻找神话。只有对由56个民族神话组成的整个中国神话进行综合审视和总体把握,才有望拓展神话研究领域和提升神话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文艺学派中的一个派别,神话学有着它无可替代的地位.19世纪神话学出现于欧洲学术界,在20世纪传入中国.受到清末民初盛行的疑古疑经"古史辨"思想以及"向西方寻求真理"热潮的影响,中国文人很快开始注意到西方神话学,并试图用批判性理念重新思考我国传统的古史文化,中国文艺学派神话学研究由此开始兴起[1].对中国神话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内容的梳理,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射日神话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母题神话,虽然千百年来它终未改变射日的核心内容,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所呈现的形态却截然不同。满族作为古老的北方民族,在萨满文化的影响下,其射日神话的发展、演变以及特征都与中原神话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即从满汉两个民族射日神话的比较着手,深入神话内部,挖掘民族文化间的异同,探求人类早期生活及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家国一体化国家形成模式决定了祖先崇拜成为主流地位的宗教形式,自然崇拜被深深压抑未能充分发展起来,这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神话呈现单调贫乏的面貌,神话发展一直沿着历史神话化的轨迹运行,祖先和文化英雄成为神话中的主角,英雄神话成为庙堂文学的大宗。与之相反,两河流域最早的国家形态是以城邦形式出现的,每个城市崇拜一个自然神,这决定了自然崇拜在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上长期占居主流地位,自然神话获得充分发展呈现发达面貌。透过神话这面镜子能够生动反映两大文明类型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古希腊民族体育文化的符号,与古希腊文明有着高浓度的血缘关系,与古希腊神话传说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奥运不仅起源、仪式意蕴与神话传说有着内在关联,所开设的竞技项目在神话中有着浓墨重彩的描绘与记述,其中蕴含的崇尚力与美的观念,强调竞争与超越的拼搏精神,以及传播的和平理念、散发的艺术气息,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幼年时期的产物,神话蕴含人类初始的理想、性格和品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和原始信仰,是其精神和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与源头。中西方神话的“创始传说”对各自民族和文化的影响最大,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层致因,有益于促进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深层次、高质量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从跆拳道中“道”的含义及武术中“德”的内涵及其体现进行比较,对“道”的实现从教学风格特点分析,建议武术中“德”的实现应借鉴“道”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武德的培养,使人们在道德观念日渐模糊的现代社会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和发挥武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全运会官方网站公布的东道主金牌资料等为依据,分析了"东道主金牌现象"隐藏的各种危机,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官员政绩评价应与金牌数量分离,应有明确恰当的政治责任并完善竞赛制度,精确目标定位,规范经营行为,加速体制改革与专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是人类的一种内心尺度,凌驾于人类的整个人性当中。是随着周围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不可逆转的。随着中西方文化长期形成的差异,中国人与希腊人的价值观自然各不相同,由此造成了其对神明向往的不同。中国神话中的神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亲近的,这可能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权统治有关;而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人性化的,相对自由放纵,这可能与古希腊盛行的民主理念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追溯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探讨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生命美学的理论 ,对古希腊神话进行审美观照。从摆脱生命的恐惧、走出宿命的冒险和艺术生命的魅力三个视角 ,对蕴藏于希腊神话中的生命精神进行了阐释 ,揭示出神人合一的自由精神的价值在于“人的最初发现”。  相似文献   

15.
职业联赛中裁判"黑哨"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制度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职业联赛中裁判"黑哨"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黑哨"是球队"寻租"与裁判的"政治创租"与"政治抽租"的结果;当裁判"黑哨"行为的MR=MC时,其实现利润最大化;裁判"黑哨"行为是代理人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当MRm = MCm时,裁判实现道德风险净收益达到最大化;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裁判有着不同的"黑哨"行为选择.为防范裁判"黑哨"行为,建议:推进裁判职业化;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提高裁判执法津贴;促进竞争,末位淘汰;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是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交织着喜剧和悲剧的因素。本文旨在通过时代的深层意义、作家的悲剧意识、人物性格的塑造、讽刺艺术手法、荒诞的表现方式及话语诉说风格来对比分析两部作品,揭示作品的中心思想,从而给后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倾向性,其形成与发展既有来自遗传的因素,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按照人格的特质分类研究,王登峰等人得出了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并编制了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人格研究中国化应当成为我国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相扑盛行,不但出现了类似竞技化的全国性比赛,还发展了娱乐化相扑,其中女子相扑的流行是北宋相扑一大风景。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相异于以往从上而下的视角,采用巴特神话修辞法深入北宋当时社会实际生活从下而上的视角对北宋相扑盛行神话进行探究,指出:君民交融、君王的开放与包容、裸身权力构建、技术创新模仿、性别身份趋同等5个方面是北宋相扑盛行的向度归因,这些向度共同体现了北宋外向性的社会特征,隐喻了社会的外向特征促进了相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