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控制网络"是一门课时少且理论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结合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指出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案,以实现网络信息的有效应用。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面向生物专业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课程实施情况。实践表明,混合式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会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MOOC和SPOC教学特点,文章构建了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程交互平台及资源选择、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在运筹学课程中运用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表明,该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优势,结合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及在线开放课程SPOC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的深入分析,对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POC+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的课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勇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17-118
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Android程序开发"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Android程序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课程前期准备、教学具体应用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最后对应用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多维互动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7,(7):102-108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出多种在线学习、混合式教学的形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然后以"电脑设计软件Photoshop"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前端分析。基于此,文章依托超星SPOC教学平台,借鉴相关理论,构建了多维互动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开展了该模式的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该模式注重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实现了课上课下的多维互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践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慕课+翻转课堂"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混合式教学的内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将固定时间地点学习变为随时随地线上学习,有效提升了...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blended-learning)学习模式是将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优势进行充分的整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对传统教学模式挑战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该课程的现状并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1):48-54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移动学习以其独具创新的方式引领着数字化学习的巨大变革。如何提高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是长期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文章以移动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并以"网线制作六步法"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拓展了教学者的教学思维,并优化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阐述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混合式学习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学习形式和考核形式。应从实施知识体系模块化教学、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健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五个方面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丕 《英语教师》2023,(16):22-25+43
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基于英语语言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学习+课堂翻转+课外应用”的实施模式。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及实践平台建设、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阐述“线上学习+课堂翻转+课外应用”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实践发现,“线上学习+课堂翻转+课外应用”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是既能满足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又能提高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教学设计是成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本研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目标、教学、测评一致性"的原则,对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个阶段、十个步骤的设计模式。以期"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能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关"混合式英语学习"的理念开始流行起来。基于社交媒体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建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实施和应用。本文主要讨论基于社交媒体的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程、视听说课程、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组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重构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流程,构建了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蒋宁 《职教通讯》2016,(3):11-15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度。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贯穿于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混合式教学模式作用与成效、考核内容与方法等几个方面。通过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了"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疫情新形势下突显不足,受时空限制,而在线教学模式既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模式集中了传统线下教学和现代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主要包括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  相似文献   

17.
浙江财经大学“工程识图与辅助设计”为浙江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分析“工程识图与辅助设计”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以及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工程识图与辅助设计”课程的建设路径;构建“三体系+三模式+三阶段+三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重组课程内容、运用多种驱动模式、重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以及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有机融合的教学形式,并从网络平台、课程资源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课程建设。实践效果表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混合式学习是在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学习方式,它融合了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资源系统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及将该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了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总成绩及开展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对“方剂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该模式下学生自评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好;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混合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方剂学”教学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既有的混合式教学本质属性解读的分析梳理,发现这些解读多少带有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互联网+教育"形成了以网络为依托的新的教育生态,也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新的特有的内涵。因此,需要重构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属性。重构应满足两点要求:一是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依托;二是学习者能借助合适的学习技术,实时实地自主开展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本质属性是以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将多态化的课程资源、多样化的教学传播形式、多样性的人际互动交流活动、多样性的教学媒体技术和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营造一种理想的能支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情境创设、资源共享"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更好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