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持人语: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性别问题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些学者敢为人先,大胆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从性别视角观照和审视中国文学与文化,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从“性别”视角考察人类精神文化现象,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结合民族历史和文化开展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展现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文化包括文学在内的丰厚内涵;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结合中国文化现象和具体文学文本分析,有利于文学批评的开展趋向多元化;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从性别文化视角研究女性问题,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文学研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走进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并很快取得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研究专著,为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围绕着女性文学研究者理论自觉这一目标,以西方两次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结合我国女性生存经验与女性文本阅读经验,对其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了女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研究理路,并且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女性文学研究中几个关键词"女性经验"、"性别"、"言说主体"放在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一些基本的辨析和界定,力求达到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只注意作者的性别可能是意义不大的,但是,中国女作家,尤其是当代女作家的创作中,描写妇女生活、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占了相对来说较大的比重。这些作品具有相当的文学成就,不仅给文艺百花园带来了争芳斗艳的兴旺,而且,女性作者对自身问题认识的程度,也是表明妇女解放情  相似文献   

4.
汉代女性文学及其审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女性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它以女性为描写对象,主要内容是诉悲写愁,但不同性别的作家在表现抑郁感伤的范围、感情倾泄的程度及表现方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汉代女性文学的文化视角独具特色,它对现实女性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妇女口述史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9月6日-8日在西安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德国北威州科学研究中心和德国洪堡大学的妇女学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课...  相似文献   

6.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是经济与社会相对欠发达地区 ,在很多方面都仍处在以“文化习语”为主的发展阶段 ,向国内外先进文化学习确实仍是西部人的当务之急。在人文社会学科 (包括现当代文学 )建设方面大抵也是如此。这里拟就西部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状况进行一些初步考察 ,并略述个人相关的见解与建议。大致说来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西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近些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些理工科院校也开办了这一专业 ,相关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新的面貌。从积极方面来看 ,现当代文学学科与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相比较于20世纪90年代来说,新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无论是在题材、叙事视角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中尤以一些跨越前后两个世纪的创作主将们和"70"后女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这一转向的原因可大概归结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自身的缺陷和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两个方面。面临文化语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女性文学将在陷落与突围的反复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
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主张 ,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人道主义精神的烛照下 ,经历了从“人”的发现到“女人”的发现 ,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到关注女性个体生存 ,从男性话语下的自我言说到对父权制文化的彻底解构 ,从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对立到眺望两性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而是对传统神话的一种冲击、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11.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私小说"在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女性作家的关注,在写作主体已被女性可以把握的现代文学中,她们把写作视野与女性命运的发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非常私人化的写作表达对世界的体认,其中不乏对女性解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作家进行个案分析,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由此勾勒出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4.
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鲁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探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鲁迅文化精神基因,尝试构建精神基因分析的新视角,其意义已不局限于女性文学研究,预期着一种方法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文化碰撞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不同于美国华裔男性作家强调相异文化主体间的硬性冲突,华裔女性文学则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一种接受吸纳,兼收并蓄,融合共生的期望。这是华裔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潮流共同孕育的一种文化、族裔新态度。  相似文献   

16.
狼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持久徘徊的幽灵,也是俄罗斯文学观照和透视历史与人性的一面艺术之镜。狼在俄罗斯文学中不仅表现了俄罗斯与欧洲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关系,也呈现了俄罗斯人沉重、复杂、充满冲突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新国学"与"新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于来自于电影、电视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学自身在与国际接轨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学失去了在精神传播领域的"霸主"地位。于是就有了文学"边缘化"的说法。本文认为,文学在历史上就没有真正置身过"中心",所以"边缘"论其实是文学失恋后自身浮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家"是中国女性小说中贯穿的题材领域之一。现代女性小说对"家"的叙写主要表现在揭露旧式家庭中女性黑暗的生存图景,当代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侧重展示现代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因此对女性来说,家庭生活具有超过男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