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梳理分析"异化"概念、解读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武术异化研究中对异化概念与理论的曲解和误用现象。认为,武术异化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滥用概念,将异化等同于"变化""变质"或"异常化";断章取义,曲解异化劳动理论;生搬硬套;避重就轻,不针对本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反就无关现象进行表层阐释等等。通过反思,厘清了武术异化与劳动异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异化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很多哲学家对异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一直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异化的研究。本文在前人对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异化、异化劳动以及我国的诸多异化现象的研究,让人们厘清我国存在的异化现象,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可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是异化的,所以人的本质也是异化的,劳动的异化是人的本质异化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异化的扬弃,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劳动者是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劳动权体现了劳动者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追求,因此劳动权必然在人权谱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本质是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状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人注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分析分工在私有制制度下对劳动者的压迫以及作为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马克思提出,要消除劳动异化,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必须要实现劳动者与劳动本身、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与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统一。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获得国家政权,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恰恰是幸福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平衡发展,而奋斗是实现幸福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始终把情感放在劳动的视野下讨论。从劳动者即人来看,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包括生命活动和意识两方面,情感是意识的一部分,因此情感是人的本质中的一个层面。从劳动活动来看,不同社会中,劳动中的情感也不同;就历史进程看,劳动中的自由感大致经历了从逐步减少、到全部剥离、再到恢复的一个过程。从劳动产品来看,人的情感等本质力量物化在产品中,不同情感的人对产品的态度也不同。在自由劳动的前提下,劳动产品能引起人的快感,激发人的新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而这些在异化劳动的情况下则具有相反的意义;情感和劳动产品的互动将使双方都得到不断解放。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英国状况》等文章中,提出劳动分裂论,从宗教异化、财产异化、政治异化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问题,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不正常的分裂,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与人类本性相称的社会。这些观点启发并影响马克思形成了劳动异化论,并为后来两人共同创立唯物史观的异化观和人学观做好了理论准备。马克思恩格斯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和科学主义的恩格斯之理论对立纯属虚构。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和人身依附,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劳动是平等主体的民事活动,劳动权是民法赋予公民的民事权利.权利义务的平等性和统一性要求劳动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关系,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也要求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为改变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和依附关系,确立平等劳动关系,平衡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必要把劳动关系纳入民法典的调整范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并不是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异化只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在各种异化现象中,最为根本的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可以得到扬弃.异化的扬弃就是在实践中使得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竞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然而近些年美国的学校体育竞赛异化特征日趋鲜明,对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具有警示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现状进行剖析,研究认为:1)美国学校体育竞赛异化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学校体育竞赛(客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偏离教育轨道,反过来干扰和控制"人"(主体)的行为过程;2)美国学校体育竞赛异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组织理念的竞技化、运作体系的商业化、参与动机的功利化;3)人性异化、劳动异化、心理竞争分别是美国学校体育竞赛异化的哲学根源、社会经济学基础和心理学依据。4)建立我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避免照抄照搬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1.
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因果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争论,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两者的关系似乎矛盾,甚至完全对立,这在思想史中是很常见的事情。本文主要依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进行分析、梳理,得出他在《手稿》中认定的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论退休返聘行为之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后,返聘劳动,通过退休与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行为能力之关系、对其定性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两种观点。本文退休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关系以及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区别的多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退休主要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退休返聘行为依不同情形定性为标准劳动关系与非典型劳动关系,其决定因素应当考虑退休与社会保险待遇的享有两个方面,并提出在不易认定情况倾向于作劳动关系认定的观点,以遵循劳动立法保护劳动者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开始劳动异化问题的探讨之前,我们必须理解,道德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被挖掘的,它是人创造的,人在以往的历史中怎样建构它,就是它的起源和发展。当今社会道德下的劳动异化问题隐藏在各类社会问题之下,它既不能够引起社会动荡,却又在人内心中潜伏,慢慢研磨你的耐心和意志,一部分人跳出来反抗,一部分人默默隐忍。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起着第一位的决定作用。人们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不但要以体力大小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以智力的高低来衡量:而人的这种智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知识的武装。整个人类智力的发展,主要也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所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既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等方面的素质,也指提高劳动者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方面的素质。同时,技术作用于劳动工具,可以使劳动工具发生变革,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了一些核心观点,如异化劳动问题。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前人及同时期的左派理论家们研究的基础上而得出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得出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初步设想。青年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经济学潜心研究,并将所得与哲学结合,形成了其思想理论的第一个高峰。但这仍然是一部将思想逻辑建立在人本主义框架下的不太成熟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郭声龙 《职大学报》2014,(1):66-68,109
劳动者的涵义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工人”为核心的劳动者理论,仅仅是对其身份的确认,且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是对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的确认.劳动者涵义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强势工人身份被淡化,而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得以加强,导致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阳光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阳光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人们对阳光体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当今阳光体育在实践中出现和潜在着若干种异化现象:本质的异化、过程的异化、关系的异化,这些异化现象对于未来阳光体育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体面"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果说体面劳动表现为劳动者充分享有自己拥有的权利,那么体面社会则表现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是劳动者体面生活的强力依附。体面社会何以可能?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它才能变为现实?关于体面社会的思考,既是把人作为出发点,又是把人作为目的进行阐释的,其维系了价值共识、自由正义和人是目的这样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