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教师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充满收获和快乐的职业。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纽带,是学生的朋友。如何搞好学生教育,把一切处理得恰到好处,带领全班同学努力进步,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从师生的相互关爱中获得快乐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除了关爱,你还要经常让孩子的心灵受感动。老师要关爱学生,同时,要让你所爱的学生也爱你。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要在教育上取得突破,必须有爱心,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你的关爱,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教师面对的五六十个学生,不论是思想上,还是学习上,往往都是良莠不齐的。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成绩往往就成了衡量他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应该是能让学生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写作范本。如何在教材中让学生走进去又走出来呢?在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一、平等对话,找写作方法教材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课文对话,领悟文之情”“与自我对话,体味文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是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的做法,只有让学生“动情”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让你写‘生命’,你会被什么打动?”“你的童年有哪些小事能让你在今天有恍然大悟的哲理感悟?”“你觉得要表现和景、物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怎样来写呢?”———具体呈现的…  相似文献   

4.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一旦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了感情,便会迁移到与班主任有关的任何事情上包括管理和教学,班主任的“情”要做到“真”,即“真爱”、“真心”、“真诚”。班主任虽然给予学生们充分的尊重、关心、爱护,但也会碰到个别屡犯错误而悔改态度较差的学生。此时下适当使用“以情惩罚”策略。不管怎样只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这份情这份爱,是发自于内心的,不舍有任何杂质的。他们就会从内心进发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揭示了师生和谐的重要性。是啊,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跟学生交往,只有让学生喜欢他(她),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想听老师所上的课,听从老师的教育。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必须对学生发自内心地挚爱和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他道出了“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我们要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爱,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们,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一、采用灵活教学方法——经历中学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国著名学者卢梭的这一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研究一下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之通过学习全面提高素质。一堂好的美术课,要多种方法交替运用,使学生动之于“情”,促之于“思”,导之于“行”。  相似文献   

9.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会关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话,会让学生心胸开阔、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因为学生会尊重你,听你的话,会更珍惜你的劳动,会让你开心、满足、幸福。关爱学生会让你一分付出,百倍收获。教师的关爱对学生至关重要,但关爱也应慎施。关爱要在适宜的时机,关爱的关键是尊重和平等,关爱要有重量,但不应成为负担,要在原则中彰显人性的温暖,关爱是一种高尚的要求和引领。  相似文献   

10.
把握学生的情绪、欲望、思想这些心理因素,把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物理教学活动纳入人才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教书育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是热爱教育事业和所任学科的行为准则。高尔基说得好:“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要收到“以情育人”的效果,关键就在于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含蓄难懂、篇幅长、主题深,导致每次教学他的文章时,师生双方都感觉到费时、难见成效,导致一堂课结束后都十分疲惫.事实上,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文章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然停留于课文,而忽视了学生,尤其是学生“知”“情”“意”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规律,导致教学设计环节和内容严重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12.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教”与“学”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不难看出: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关键还在于教师,即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教师只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牢固地树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向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搞好思想教育,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要搞好“情感渗透”,“情感渗透”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的相互交流感染达到高度的和谐融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一、教材为本,情与知的统一,以知育情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学科有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并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14.
陶峰 《文教资料》2012,(12):46-47
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学生只有先“通情”才有望“达理”。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尤其是语文课更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产生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教育进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应试教育需全面转为素质教育,以“情”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师生共同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美这一教育思想。一、感受音乐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离开了师生共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审美理念与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最后…  相似文献   

16.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个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更深深地感觉到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结合我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体会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除了要加强家庭、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外,更要渗透在教育教学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细节中。  相似文献   

17.
职高生的文化基础、行为习惯都比较差,是最难施教的一个群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格外地用心观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组织教学活动.一般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他们往往难以奏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因此教师还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觉到你这个老师处处为他着想,事事为他考虑,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使彼此能够坦诚交流意见,这样他才能心甘情愿地服从老师的管理.比较自觉地投人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9.
秦文玲 《职教论坛》2002,(18):51-5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感情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必然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确信教师讲授的真实性、正确性,教师的要求也较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要求。所以上课时教师一定要切实注意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树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下述“三多”“三少”,创造出有感情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一、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怒色快乐的笑容是室内的阳光,英国十七世纪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说过:“你要他的心灵接受你的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多向性和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想象余地,或者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