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本文从运动员选材、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诊断与评定、运动性疾病和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与营养、运动训练强力手段规范化、竞技运动项目多样化六方面阐述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竞技运动前进创造了机遇和从兴奋剂的使用和竞技运动的主体参与状况两方面揭示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竞技运动前进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运动学校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训练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能力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对提高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科学安排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训练是提高体育运动学校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参加体育运动程度越高,人格越趋于外向和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维度受体育运动参与频率的影响较明显.人格特征影响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进行指导能促进大学生人格向完美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淮安体育运动学校长期在训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性别、专项运动员间的竞赛状态焦虑具有差异性。提示:基层教练员、运动员和心理学工作者应对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予以关注,并遵循循序渐进、专项结合、个别对待及重复性原则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日常运动训练中。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运动员姓名权的概念、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运动员姓名权是指我国现役运动员(竞技体育领域里在全国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注册的运动员)对与其姓名以及姓名相关的人格利益并由此衍生的财产利益所享有的权利.并运用经济学、法学的相关理论对目前我国运动员姓名权屡遭侵害的现状和如何进行法律救济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全国民运会制度建设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存在的有关东道主利益、裁判、运动员、赛场秩序等问题人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取消金牌、总分排名,增加参与奖等相关荣誉奖项;强化单项锦标赛的地位,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鼓励高校单列参加民运会为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平台;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促进民运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专业运动员与非专业运动员掌指分区保持稳定的技术动作特征,得出影响手倒立动作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因素.采用德国Novel 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与南京伟思16通道Thought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对六名体操专业运动员和八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手倒立动作平衡稳定性的测试.结果发现:非专业运动员指间的力量比较薄弱,如在中指上专业运动员左右R=0.991,P<0.01,具有相关性,但非专业运动员左右R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专业运动员的长轴长要小于非专业运动员,而短轴长又大于非专业运动员;专业运动员的压力重心晃动区域接近于圆.表明:专业运动员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平衡控制能力.而非运动员在前后方向上晃动幅度大,进而说明专业运动员的对中心偏离的纠正能力强,压力中心更加集中.专业运动员可以同时控制指间发力(特别是通过对中指的力值)的改变来稳定其倒立的平衡,但是非专业运动员则相反.专业运动员的肌肉都在做加固和固定关节,已经足够保持身体的平衡,不需要其他肌肉来参与调整身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运用运动心理学理论,从运动员必需的意志品质和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两方面,阐述了运动员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与心理指导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理测量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对8名沈阳市军事体育运动学校的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进行了41周心理训练.通过对运动员实施注意力集中训练、表象训练及心理咨询与指导,提高了运动员注意力集中水平;促进了技术动作细节部分的掌握和"枪感"的建立;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归因方式及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冯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105-108,128
采用文献综述法研究了运动员压力应对的现状与趋势,旨在为开拓关于运动员压力应对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与结论:(1)应对研究的主要理论有:应激认知交互作用模型、问题中心型应对和情绪中心型应对、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应对的气质假说和动态假说;(2)运动员的压力应对研究现状主要集中于压力源、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中不同等级运动员和不同性别运动员的差异;(3)运动员的应对在特性上和气质有所区别;(4)我国运动员压力应对研究的发展方向可能有:运动员的压力知觉和认知评价的干预策略、完善运动员应对策略的方法、运动员的压力应对资源和应对风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