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第一批传播学研究专家,邵培仁在传播学、媒介学、华莱坞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深入耕耘,在近40年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从邵培仁的学术研究历程、中国传播学理论建构的学术体系以及邵培仁对华夏传播研究的期望等三个部分来展示邵培仁在传播学本土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本文通过这些成就和贡献来凸显邵培仁系统的传播学研究成果及其高尚的精神品格,以此启示后学和指导中国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经纬 《青年记者》2017,(27):28-29
按学界的共识,中国传播学研究肇始于1982年施拉姆访华.施拉姆给当时的新闻研究界带来了具有启蒙意义的美国主流传播学.但是,师承美国传播学的中国传播学带有先天的不足. 从传播学理论“本土化”到传播学科危机 1.“本土化”由来已久.据孙旭培教授梳理,1994年前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对美国传播学理论“译介-研究-自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播学理论“本土化”的问题被提出.1994年《新闻研究资料》更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期便发布了“讨论传播研究中国化”的启事,“本土化”开始了系统性思考.同期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新闻学的学科建制.新闻学有容纳其他社会科学的宏愿,而传播研究被认为是其实现宏愿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传播研究面临两个议题:“为新闻学服务”和“传播学理论本土化”.“本土化”有两个方向:其一是结合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建立本土理论框架;其二是以传播学理论回应本土问题(潇湘,1995).往后的“本土化”工作主要是沿着这两个方向推进,但这个夙愿至今仍没有实现,甚至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4.
科学传播学是一门以科学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中国,科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一书的出版,是科学传播学在中国进入创生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鲁从阳 《新闻知识》2001,(12):14-15
10月18日到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为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创新;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WTO与中国传媒;网络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新世纪新闻传播大趋势等重要课题。大会提交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几乎涵盖了当今传播学所有领域,并且集中探讨了时下许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下笔者将从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传媒战略三个层面来对本次大会进行述评。一、传播理论研究:务实和转型长期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厘清学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传播学学科的三种因素--知识,体制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参照自然科学的研究层次,分析传播学研究应落在实用传播研究,普遍传播研究和哲学研究三个层面.传播学学科应转向背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任务,成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传播研究,从而不断加强学科自主性,建构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进入“万物皆媒”的数字时代,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研究转型的思路和方向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言之,只有将“人”作为价值标尺,才能深刻把握媒介和传播技术的本质,从而为传播研究注入思想和理论的“活的灵魂”;超越狭隘的媒介观,紧紧抓住媒介尤其是数字媒介这个关键变量,重点思考如何将其从“背景地位”提升至“前景位置”,这不仅是夯实传播学学科基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提升传播学学科地位的重要之举;数字传播形态相较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播如何以促进公共生活福祉为核心旨归,通过共享的符号体系建构“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研究的格局和高度。  相似文献   

9.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1,(4):64-64
书名:《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 作者:(美)汉诺·哈特(HannoHardt)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传播学的根基?什么样的社会理论使媒介和传播学言之成理?传播学经历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过程,其间有吸纳,有整合,这个过程是美国实用主义、德国批判理论和英国文化研究理论融合的过程。该书描绘了在具体目标的追求中,思想的力量和专业的力量如何塑造研究兴趣并缔结联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和传播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广告传播是传播学理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随着西方传播学引进中国的时间渐长,传播学本土化的进程也逐步深入,对广告传播的研究也日益注重从中国的具体传播状况出发,基于中国受众的具体特点探索适合中国传播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方法。本论文以近期方正金融的四支电视广告作为研究素材,试从分析这四支广告的成功原因中探究中国文化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科是中国传播学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和学术追求.作为中国大陆传播学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邵培仁在传播理论、媒介管理学、华莱坞电影理论、全球传播、传播研究本土化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令人景仰的学术建树,为推进传播学研究中国化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主要以邵培仁及其学术思想为考察中心,从本土化、交叉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对其学术活动和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概括,旨在管窥传播学研究中国化探索的学术脉络和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思潮与中国传播学研究相结合。是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有学者论述:现代工业社会中.性别形象的建构有赖于大众传播,传媒往往通过有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也具有建构性别意义的功能。因而女性主义思潮便很自然地与传播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开始自觉反思传媒领域内的女性问题。本文以《美丽达人》、《女人我最大》为例,全面地分析此类节目中的“女性主义”观照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张永年 《今传媒》2013,(1):125-126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在于:从两个学科研究范围比,新闻只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更确切的说属于大众传播。传播学的范围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等;新闻学研究的是新闻本体,而传播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新闻学的研究要远远早于传播学;从研究对象来看,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传播活动。新闻学研究的则是这些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从研究方法看,传播学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变量分析,实验分析进行研究,提出理论和分析模式。新闻学则更注重的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更多地是通过直观的考察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传播学的 基本情况 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之一,发展传播学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学者勒纳在1958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①为标志。这一学科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82年获“国际传播协会”承认,发展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成为该协会的8个研究专题小组之一。 发展传播学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②“广义地讲,发展传播学就是一  相似文献   

15.
"本土化"呼声已渐渐退去,而西化风气越来越盛,中国传播研究陷入了困境。本文梳理了我国传播本土化思潮的起因、发展和演化过程,分析了"本土化"的涵义,评估了它的价值、不足和现实意义,并综合20年来对中国传播学的各种批判和建议,强调了本土意识和本土问题研究是中国传播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20多年来,中国传播学的研究逐步从翻译、译介国外传播学著作,转向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国情为目标,整合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紧紧联系实际,努力服务于实践。许多学者通过大量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关于传播方面的财富,力图创立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中国传播学。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国际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西方传播学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样板。在各个领域,都不难看到使用西方传播学框架或概念来解释中国现实的案例。但是,在国际传播学界,对已有的概念、理论有诸多反省、批评。本文将以第63届国际传播学年会(ICA)和第56届国际传播学与媒介研究年会(IAMCR)为例1,描述并讨论在国际传播学界正在经历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军 《新闻界》2009,(1):7-11
2008年,传播学者一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传播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叉在传播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社会学的地位,传播学本土化的路径、西方经典传播学理论的局限以及传播理论在中国新的传播语境下研究的新进路进行了探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是一个青春学科,20世纪40年代才在美国形成,而中国第一次对传播学进行公开研究始于1978年7月,其标志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家新闻学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郑北渭主编),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第一篇传播学译文《公共传播》,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公开介绍传播学。传播学在中国距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它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研究进程后,于20世纪末进人高潮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的说法是:“传播学译著的出版持续数年高涨;在中国证实传播学假设的研究,形成规模;媒介形态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开辟了较为广阔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