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闭关自守局面转为对外开放局面,这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重大的两次转变。如果从全球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浪潮对这两次转变的影响非常大.全球化潮流是使中国发生这两次转变的深远背景。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讲到,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历史性的转变,都使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由险境中转危为安,使革命获得新生,开创了新的局面。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历史上的两次转变,无疑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它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时期的第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可以使我们树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坚强信念。为此,本文着重就党的前两次历史性转变的有关情况及其标志和特点,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革命得到  相似文献   

3.
王丽波 《华章》2007,(8):130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转变;这两个时期都需要我们学习外语.本文通过探讨这两个转型期外语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从而思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追踪20世纪中国历史,中国化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五四新化运动;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之所以认定20世纪中国化发生两次而不是三次重大转变,是因为这种转变与中国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思想化资源的重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是一个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它是指人类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时所伴随的一种社会状态.全球化时代风险社会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全球化条件下现代性的当代后果,又是全球化条件下传统发展观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化条件下网络化的应有结果.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成为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公文传递方式由相对简单到多元化,最终又从多元化趋于简单化,从这两次转变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社会性质的改变,政治体制的变更对公文传递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最深层次的涵义是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价值观念的转变中,价值本位和价值归宿的转变又具有根本和决定性意义。价值本位由地位和特权本位向经济利益本位转变,价值归宿由抽象的群体向注重现实的个体转变,这是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的两大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转变的特质内涵,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经历了样态不尽一致的两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降法律移植这一历史现象可以看出,全球化进程中不同阶段上的中国法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法律发展品格,初步实现了从依附继受向自主创新的嬗变。这一转变是在国内外条件以及法律移植目的和方法的改变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的。在全球化新阶段上,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任务,自主创新仍然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最深层次的涵义是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价值观念的转变中,价值本位和价值归缩的转变又具有根本和决定性意义。价值本位由地位和特权本位向经济利益本位转变,价值归缩由抽象的群体向注重现实的个体转变,这是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的两大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转变的特质内涵,是正确认知和把握当今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时期,各种非主导价值观、支流文化与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共在、共处的局面,这也给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复兴,许多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对大学生加强主导价值观和全球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树立全球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观念,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16世纪中国和欧洲直接交往以来,在中国“盛世—衰落—复兴”历程的关节点,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形象经历了两次明显变迁。16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涌入中国,盛衰转变之际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了从“奇技淫巧”到“流行时尚”的转变。改革开放后西方商品又一次涌入中国,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了从“资本主义商品”到“流行时尚先锋”的转变。这两次国门开放后西方商品形象在中国社会的转变,一方面都伴随着社会心理的明显转变和崇洋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都与民族产业在同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有关。当前,中国要化解崇洋风气,应加快发展壮大民族产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产品、服务和文化,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和增强国民的国货意识。  相似文献   

12.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记叙了莫须有先生两次买东西的情节。伴随两次购物活动的是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实则写照了不同阶段莫须有先生真实的心灵面貌,反映了莫须有先生转变原先的个人本位立场,认同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并融入当地农村社会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下半叶,两次鸦片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引发了中国统治阶层自我认知的危机,中西文化交流主要体现为西学东渐。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表面上是新型教育机构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西学东渐走向深入的体现,改革教育旧体制的分歧正是统治阶层对西学认识的区别所致。同文馆从“西文”向“西学”的最终转变,体现了社会剧变对思想观念更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小说写作风格从先锋实验到现实,从现实到通俗,这种种转变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发展趋势随之转变,余华面对读者的要求作出让步,完成了从先锋到现实,从现实向通俗的两次转变。另一方面,余华个人的经历,造就了他的写作风格,而西方文化的影响作为催化剂也推动了他的再次转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艺学面临困境,一方面是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冲击,一方面是西方理论引入导致的西方理论话语统治理论界的局面。事实上这两个困境都可以归为全球化和民族化的矛盾,因此中国当代文艺学要创新必须注意民族化建设。然而,民族化对于中国文艺学并不是新问题,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倡导过民族化,但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民族化内涵也有所不同,只有解决好民族化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文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发生在1905年前后,由“个人本位”的教育观转变为“社会本位”的教育观,促使其思想转变的是其民主革命的“良师益友”刘静庵。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由民主主义革命教育思想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思想,促使其思想转变的是其“马克思主义老师”李汉俊。在武汉中学任教期间,董必武教育思想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折点,是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的开端,这是一次深记得的、全面的,持续的经济与社会的变革。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引起教育做出相应的反应,而成人高等教育是WTO成员国教育开放的主要领域,所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市场形成及世界市场殖民化的研究,提出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趋势。当前,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随着西方经济下行和全球区域矛盾的激化走向颓势,这预示着马克思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进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面对当代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世界历史发展新阶段,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影响着汉英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重心由外国译者转变为中国译者。全球化既给中国译者进行汉英文学翻译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汉英文学翻译面临挑战,由中国译者进行汉英文学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愈来愈得到彰显。全球化促成了汉英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为汉英文学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这一根本转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中国的国情和客观现实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