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教育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有序。本人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浅析如何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来培养高职学生,并提供高职学生有利的就业竞争力和毕业后的快速职场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从办学功能和客观需求上看,职业学校举办对口单招有其合情合理之处,其实还给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促使我们思考:为什么老百姓不认可职业教育?不认可的背后,中职教育办学质量普遍不高、就业对口率普遍不高、就业质量普遍不高正是许多人不敢正视却又难以回避的事实。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就好业、能否学以致用,不仅关系到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职业学校能否实现其职业教育目标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本文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初衷出发,积极探索提升途径,以便提高初为社会人的毕业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长访谈     
《江苏教育》2012,(12):11-12
为什么您提出"职业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王乃国:一直以来,我们都提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当然没有错,但容易被理解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在实践中往往偏重学生首岗适应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利。因此,我们说职业教育应该是职业素养教育,不仅要培养显性的素养,如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还要培养隐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否上升为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增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为什么有的学生觉得什么都懂了就是不会解题?为什么有的学生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却没有实现能力的提升?让我们来剖析复习课的困境,为上好复习课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何在?说白了,就是所培养的人才通过社会的就业与使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是靠学生就业来实现的,是以学生参与社会劳动为桥梁或枢纽的。从某个角度看,评价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只有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考察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才能客观地中肯地估价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所以,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必须架设起一座畅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教育关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国家、社会和教师、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寄予厚望,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优异的教学条件,以便让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如何呢?我们经常会从一些家长和教师口中听到:"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们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到了现代社会,男女公平竞争,那么择行、入行也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现,无论是高考后的专业选择,还是重返校园的再次充电,又或者是毕业之后的职场选择……似乎在我们的人生旅途里,专业选择与我们是形影相随的.那么怎么选择专业?选专业和定职业之同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那么多考生在入学之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本文我们就从考生的角度出发,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与就业的关系等角度剖析专业选择的窍门,以及我们应该规避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就业备受当前社会的关注。学生能否更好地就业,更是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一名职教就业指导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关注思考就业教学:我们的教育产品是否合格,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工作的考验?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关于人才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上述一连串的问题促发我的思考:如何在企业、学生和教学之间建立一种交流平台,实现三者之间的信息对接呢?  相似文献   

11.
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当中,培养中职学生在未来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十分重要。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从英语交际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的初步尝试以及交际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就业备受当前社会的关注.学生能否更好地就业,更是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一名职教就业指导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关注思考就业教学:我们的教育产品是否合格,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工作的考验?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关于人才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上述一连串的问题促发我的思考:如何在企业、学生和教学之间建立一种交流平台,实现三者之间的信息对接呢?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公开表示害怕写作,学生很难有写作的激情,总是能少写就少写,能不写就不写。为数不多的学生优秀习作无法冲淡大批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事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畏惧写作?为什么作文教学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学生接触的是怎样的社会环境?我们不妨暂时把注意力从课堂转向社会,从社会环境角度来探讨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或许能有所发现。文中所提到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也附指口头表达能力。原因之一:社会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关系到青年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现着他们的生活追求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云 《上海教育》2014,(6):46-46
德国下萨克森州大汉诺威新城职业学校有学生4000名,在德国属较大规模的职业学校,学生主要为移民子女。该地区人口主要为外来移民,移民子女的学习和就业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素质、地区的社会稳定、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该校根据地区实际和学校特点,首创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当如何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应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如何为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如何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撑,如何发挥作用,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当前,职业院校又遭遇到了"入口"和"出路"问题,职业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一、多元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多元化职业教育模式是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理论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理念,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就业岗位的多元需求开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在设置智障学生多元化职业课程时要注意考量以下5个要素:适合智障学生个性化的身心特点、适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要、方便智障学生的多元化就业、为智障学生进一步多元化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确保智障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安全,以此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就业安置一体化"的智障学生多元化职业教育"立交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陈蓉原是福州市一所职业中学的学生,她参加设计制作的服装被送到北京参加全国评选。但她毕业后却改行了。她的就业为什么不能对口?她为什么情愿放弃学有专长的技能?这些关系到教育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有多种能力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地位、革新教学方法、整合教材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论述,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旨在以课堂、班级为载体,创设各种职业情境,烘托职场氛围,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职业素养的渗透,多方位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从理实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中,贴近职场需求,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增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