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强国博客应该是与强园论坛一脉相承的,比较适合文化层次较高的网民群体,特别是现有的强国网民。”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民聊天。网络传播研究专家闵大洪在评价强国论坛时说,“强国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论坛。”这一说法,与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的评价如出一辙,“‘强国论坛’利用网络交互性特点,以强国兴邦、讨论时事、建言献策为宗旨,已经成为一个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网络时政论坛日益成为政治参与的新形式 (1)网络时政论坛的蓬勃兴起 截至2005年6月底,中国网民超过一亿人。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对于我们这个泱泱“网络大国”来说,网络时政论坛的诞生,则是以“强国论坛”的诞生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4.
“强国论坛”:9.11恐怖袭击后的24小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考察了 9.1 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 2 4小时内 ,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上出现了 1 2 2 1 0条信息。具体分析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对网民来说既有迅速获知突发事件的优势 ,但又缺乏可信度的现状。与通常认为“多数”中国人、尤其是网民幸灾乐祸的态度不同 ,本文通过区分对该事件的一般评论、批评美国政府的政策和幸灾乐祸等不同态度 ,发现多数言论只是没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一般评论 ( 4 3% ) ,相当多的言论是反对幸灾乐祸的 ( 2 3% ) ,真正幸灾乐祸的言论只占 1 4 % ,另有 1 2 %的言论是批评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本文还对当天的强国论坛上网民和网管之间的对话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亲切对话,传递出非同寻常的标本意义; 奥运期间,2.44亿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奥运信息,65%的网友对网络表现非常满意,满意度高于电视、报纸和电台;  相似文献   

6.
风生水起话"网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曦 《新闻记者》2004,(2):47-49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7950万,上网人数和中文网站正在呈“爆炸式”增长。因为信息流通的方便与快捷,新闻时事正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新闻时评,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帮助人们聚焦、“消化”新闻,起到了宣泄公众情绪、调节社会舆论的作用。它是某些重大新闻的延伸和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闻伴侣”。时下,很多报纸杂志都开辟了时评栏目或版面,从时效和容量来看,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咀嚼”新闻的需求。网上论坛的兴旺,使得网民有了发表意见的平台,人民网有“强国论坛”、东方网有“东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的电子论坛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传播学中的“意见的自由市场”用在这里来形容电子论坛再恰当不过了。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中,网民们曾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且参与这些论坛讨论的网  相似文献   

8.
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通过大量的定量分析,发现网络传播中的一个规律:“网民注意力的马太效应“,通俗地说,就是越来越多的网民去看越来越少的网站。换言之,网民数量越多,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永远是媒体竞争的核心、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田勇 《新闻实践》2004,(11):35-36
基于互联网互动性之上的网络新闻评论,已是当前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仅仅依靠即时新闻已经不能满足网民的需要,新闻正向专题化评论化的方向发展。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和"人民时评"、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焦点网谈"等,在新闻媒体和网民中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网络评论中最具互联网特征的无疑是网民的交互性评论,这是新闻网站吸引网民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崔波涛 《新闻世界》2014,(7):166-167
人民网强国论坛是众多网友讨论国计民生,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平台。当下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在鼓励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同时,也要及早发现舆论热点,合理疏通引导,促进网络生态良性发展。本文以强国论坛为例,浅析该论坛舆论引导的经验和策略,为合理引导网络舆论,认识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和引导机制提供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是网民参与BBS的心理因素即包括网民的个体需求而促进其对论坛的了解、BBS赋予网民以虚拟身份带动双方或多方交流、宽松的论坛环境打破网民自身的心理防线、论坛版块内容丰富与信息选择多样、BBS为网民提供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等方面的探析,凸显BBS可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把论坛的友谊发展到现实生活中、BBS拥有自己宽松的语言环境和网民群体"扯平"等优势效果。  相似文献   

12.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进行考察,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通过人民网同网民进行了网上对话,表明了我国领导人的高度开放与自信。笔者认为,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向外界宣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现代执政中的作用,向各级政府官员提出积极使用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3.
班跃伟  罗聂 《新闻前哨》2012,(10):106-106
如今,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由于网络信息源头越来越广泛,网民讨论的议题也纷繁复杂,网络论坛中的真假信息越来越难以甄别。还有网民把网络论坛当成发泄不满情绪、攻击诬陷他人、制造谣言取乐,甚至诈骗、贩黄、贩毒等不良不法行为的平台。这些都给当前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隐忧。也对网络论坛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荆楚网东湖社区,是目前湖北最大的综合类门户论坛,拥有庞大的核心用户群体,主题板块涵盖时事、文化、生活、社会、体育、娱乐等各项领域。在此,笔者就以东湖社区的管理为例,浅析如何有效遏制网络论坛中的谣言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李瑞芳 《青年记者》2009,(15):27-28
5月12日,《长江商报》就邓玉娇事件发出了首篇报道,该报道随即在新浪网转载,短短9天,就获得5.7万则留言评论,高居留言排行榜第一位。强国等知名论坛持续跟进,终于全面引爆舆论。6月16日,法院对邓玉娇做出免除刑罚的判决,尘埃落定,网络论坛和各主要网站新闻跟帖又一次成为网民发言的主要平台,网民舆论呈现出对判决满意一边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并在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表明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现代执政中的作用,也提出了积极运用网络媒体,正确引导、创新引导网络舆论、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从"邓玉娇案"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论坛日益成为反映公共舆论的重要途径.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南方都市报>有关"邓玉娇案"的相关报道和人民网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的相关主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传统媒体和网络舆论议题的互动是双向的,但整体而言是以"共鸣效果"为主.当事件进展有悖于网民意愿时,网民们便试图通过舆论呼声改变事件进程.此时,传统媒体会更对该议题进行强化报道,担负起公共议题设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两位宇航员于17日安全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神六”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与此同时,互联网BBS也是异常火爆,不少网民畅所欲言,对“神六”各抒己见。热点话题在传统主流媒体与BBS上都成为焦点,本试图在详细研究人民网“强国论坛”BBS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互联网论坛议程设置与传统主流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并借此探讨两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亿万中国网民的“幸福网事”,也是自1994年互联网接人中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个瞬间。同时,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春天到来了。胡锦涛总书记不仅与网民在线交流,而且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胡靓 《新闻爱好者》2008,(11):97-98
我国媒介产业在2008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质的提升,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直播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开创了历史先河,并提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媒介产业化越来越引起政府、理论界和经营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九月热贴     
殷秦 《网络传播》2005,(10):76-77
QQ论坛:天灾人祸,飓风下美国暴乱,发展论坛:第二批先进性教育的真实感想,强国论坛: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发展论坛:重庆市政府花1.5亿买面子是否必要?强国论坛:富人的品位和穷人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