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子印本仓储——arXiv运营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Xiv电子印本仓储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印本仓储,也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先驱和典范.本文分别从业务、财务和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arXiv的运营情况.希望对我国电子印本文库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子印本文库为预印本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可靠的平台.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电子印本文库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包括改革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功能、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功能、保存科研智力产出功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科研资源共享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预印本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分析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然后介绍了arXiv.org、奇迹文库等目前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几种学科预印本系统并分别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4.
[摘要] 文章简要叙述了我国电子预印本文库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电子预印本文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研究影响电子/印本资源配置及电子资源采集的多种因素,通过建立与完善电子/印本资源配置评估指标体系及电子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阐明了科学配置电子/印本资源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明博 《图书馆学刊》2010,32(11):49-50
结合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特点,探讨了整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科学配置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基本方法,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电子预印本档案——一种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电子预印本档案的使用方法,因特网上现有电子预印本档案的学科范围、规模与功能、创办人及信息组织方式。分析电子预印本档案的特点及其作为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了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博客和电子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从信息资源数字化,学术信息易得性、交互性、权威性等方面总结了博客与电子预印本的相同点,并从信息资源构成、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检索功能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特点及世界上重要的几个预印本系统,提出了电子预印本系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e印本文库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介绍e印本文库(“e-print archive”)的基本问题,包括中文翻译、基本内涵、工作原理和类型的基础上,回顾其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借鉴国外e印本文库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发展我国e印本文库的基本策略和宏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e印本文库(e-print archive)研究--介绍一种非正式科学交流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e—print archive”是开放存1R(Open Access)运动推荐的一种非正式科学交流系统,本文系统研究了“e—print archive”的中文翻译、学术交流理念、基本功能、学术交流过程、主要特点和基本类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学科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如花  冯晴 《图书馆论坛》2007,27(6):131-136
在对学科库的名称与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建设学科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国内外学科库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设学科库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子学术文献-E-PRINT的特征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e-Print的特征,提出了推进利用e-Print的建议,并介绍了一些国际上重要的e-Print网站。  相似文献   

15.
于海燕 《档案学研究》2015,29(3):101-104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整体化发展要求档案安全保障平台建设必须打破部门的限制,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领域的共建共享和联合。为推动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发展,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整体,树立整体化风险管理,兼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各要素的发展,整合资源,发挥整体和部分的协同作用,建立起系统、高效的档案安全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文研究革新知识生产方式与生产模式,驱动档案知识服务模式转型创新。通过分析8种典型历史档案数据库实践案例,归纳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识服务呈现特征主要体现为档案数据的计算化、融合化与共享化,平台功能的关联化、可视化与沉浸化及参与形式的个性化、协作化与交互化三个方面。以数字人文研究需求为牵引,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基础层、保障层、应用层及交互层四个维度,以推动档案数据资源内容知识化、档案知识服务技术完善化、档案知识服务功能多样化与档案知识服务互动深度化,实现档案知识服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Libraries and archives are often grouped together as knowledge organizations with some shared goals and purposes, and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is is no different. They might compete for the same resources or be managed by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teams; however, how much collaboration is there between libraries and archives in academia? Some might suppose that there is consistent collaboration and interconnected priorities and projects which foster that collaboration. Those librarians providing support for historians or history departments may have stro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with reference archivists, but what about those working in other areas of librarianship? Would there be opportunity, for example, for an academic science librarian to partner with a reference archivist to elucidate the treasures hidden within archives relevant to scientists? We can definitively answer that question from ou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Since 2018, the authors, a science librarian and reference archivist,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introduce those beyond history departments the opportunities for archival research. In this column, we describe how we started working together, our various collaborative efforts over the years, and what we have learned along the way.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和移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获取方式数字化,获取终端移动化,获取内容知识化,对信息服务方式的要求也更加严苛。由此,提出档案馆泛在化服务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在现有的技术环境下,需要档案馆开展协同服务,馆员提供嵌入式服务,用户提升信息知晓能力,三者共同努力来实现档案馆泛在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print depositing behavior of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Fifty-six PhD students and staff at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at th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were interviewed. A survey was also carried out (47.1% response rate).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such as research area, type of research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so on), and the amount of reading on the patterns of e-print depositing.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clear intra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different subfield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