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过剩时代,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努力促使新闻报道向人性化转型,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在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甘晖 《新闻传播》2004,(10):26-27
新闻媒体作为代表广大人民行使表达自由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和阵地,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报道事实、评论事实,或设置议题、组织讨论。对违法犯罪事实的报道,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报道违法事实时,媒体往往容易侵害当事人的权益,媒体在这方面惹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关注民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也要求媒体把视角投向基层百姓,关心和报道民情民意。近年来,媒体关注民生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一些敏感性报道引发混乱、过度的舆论监督给政府添乱,以及个别媒体在追求报道平民化的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媚俗化的怪圜等,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媒体关注民生、报道民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钱兵 《记者摇篮》2004,(9):10-10
现代的新闻竞争中.要想扩大本媒体的影响力。新闻策划手段必不可少。新闻媒体已认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开始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几年前,我所在城市的两家新闻媒体曾就同一新闻题材进行了新闻策划。但由于策划的方式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截然不同。做为其中一家媒体此次策划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我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一是新闻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7.
新闻侵权的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新闻界》2004,(2):67-68
近年来,我国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急剧增多。以广州市为例.近5年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共计160件,受案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仅2002年就受理67件新闻侵权案件,被告新闻单位从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到电视台、互联网站都有。不仅如此.该市新闻单位败诉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0年媒体败诉5件.占29.4%;2001年媒体败诉14件.占34.1%;2002年媒体败诉24件,占35.8%。这些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权利意识增强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新闻单位在报道过程中的瑕疵是新闻侵权案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形势下的新闻伤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透过新闻媒体神秘的面纱,人们在关心媒体报道内容的同时,更加关心媒体干预生活的准确程度和现实影响,关心宣传产生的客观效果。于是,新闻侵权作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媒体和受众面前。避免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新闻媒体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因报道失误使报道对象在经济上、声誉上受到损害的具有伤害性的报道因为没有构成新闻侵权或者侵犯程度…  相似文献   

9.
改进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深感挠头的难点。有人讲,改进会议报道动力虽源自媒体自身,但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善。200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这个《意见》和各级党委、政府按《意见》制定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0.
朱莉 《新闻三昧》2006,(6):42-43
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是新闻有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新闻媒体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但在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下,在目前新闻法律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却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媒体屡屡成为新闻官司的被告并败诉的现实,一方面昭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杀伤力”,另一方面也让媒体常常感到困惑:新闻真实的含义及范围到底在哪里?前两年,一家中央报纸就因为一篇批评性报道被认为不真实而惹上官司。这篇报道的大致情况如下: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向派出所控告男友(也是该校大学生)对其强奸,派出所经过侦查,认为二人发生性关…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安徽省长最近指出,各级政府首先要转变观念,以高度的自觉性,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的观念。新闻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通过新闻监督,可以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省长的讲话几乎是人人知晓的大道理,但站在各级媒体的角度,却依然能感觉到不小的振奋。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时下的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还依然停留在仰仗“领导表态”的阶段。首先,新闻媒体开展监督,假若没有…  相似文献   

1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新闻媒体如果有失真报道,不仅会在社会上赞成不良影响,更会伤害广大读者,失信于读者,使媒体威信扫地,报道失真问题往往也在记者身上,那么记者如何避免采写失真稿件呢?  相似文献   

13.
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做大做强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也是检验一家媒体真功夫的重要标尺。这些年来,我省新闻媒体积极贯彻正面宣传方针,高奏主旋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笔者同时发现,也有少量报道,新闻立意非常积极,然而由于作者、编者在某些环节上考虑不够周全,对  相似文献   

14.
谢纳 《记者摇篮》2004,(10):42-42
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群众喉舌”的功能不断强化,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喜爱。但是从近年来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张君案”和“马加爵案”的报道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新闻审判”的现象在报道中时有发生,既危害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妨碍了依法治国观念在公众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15.
刘玉燕 《青年记者》2006,(22):47-47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还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虽然报纸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暴露出来的劣势显而易见,但由于传媒自身的特点,完全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作为地方党报,其竞争对手还有同城的诸多纸媒体。由于同一区域的新闻交叉重复不可避免,因而为了凸显与其它报纸的差异性而赢得更多的读,报纸之间的新闻较量往往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16.
当下,新闻策划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不仅不陌生.而且已是其日常运作中常用的方法。而在理论上.对于新闻策划,可以说尚未有一个较明确的定义.甚至连它的内涵都有多种说法。在媒体的日常工作中.新闻策划一般说来就是利用新闻线索.筹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吸引读、增强报道力度、提高媒体知名度等效果。这是狭义的新闻策划。如果从广义的新闻策划来看,媒体整体形象定位(宏观策划)、版面栏目安排及风格设置(中观策划)以及新闻内容的选择、报道视角、思路的安排等(微观策划)都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声屏世界》2009,(10):4-6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突破性发展过程.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在新闻报道理念,市场经济的参与度,还是体制、制度建设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特约一批来自传媒研究和媒体实务界的文章.力图以点带面反映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改革成就.归纳出当前广播电视媒体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紧要问题,揭示广播电视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部分规律.引发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思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增添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8.
从第一层次报道延伸至新闻的"第二个落点"新闻的第一层次报道是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力求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多年来,新闻媒体不惜代价,以快制胜,力求在时效上争抢新闻,第一层次报道成为各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传播制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以其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相似文献   

19.
梅鲁生 《青年记者》2007,(12):58-58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需要坚持的原则,对于负面报道来说,坚持这一原则尤为重要。眼下,新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新闻媒体纷纷加大了舆论监督力度,但由此引发的新闻纠纷、新闻官司也在增多,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报道失实引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