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干预模式浅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心理咨询效率低下、素质过硬的心理咨询专职人员匮乏等问题。对大学生中的“问题人群”与“正常人群”进行分别干预和教育,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余年来,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调查、呼吁期,尝试、起步期,探索、发展期,推进、繁荣期。本文回顾了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考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况与特点,分析并探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之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应从当前的“准政府行为”逐步走向“完全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问题,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应当关注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教育部曾多次印发文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某些误区,模式亟待进一步探索。我国高校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摘要]1980年代以来,在国家社会转型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推动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进经历了政策酝酿期、政策体系成型期、政策完善与实施的深化期等几个阶段。未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发展有望在如下方面得到进一步推进: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政策公平性;提高政府主导下各方政策制定主体的参与度;加大政策专业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涵盖的社会场域。  相似文献   

6.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从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高度,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长期在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三个层次”“四个保障”“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要积极倡导以心理辅导与咨询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线”、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面”的三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章在对传统知识(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观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以活动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政策、师资培训制度、评估制度、课题研究、学校行政等方面的支持。并依此提出了“观念到住”、“师资校本培训”、“学生的实际需求”、“校本资源的评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增加,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要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要以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对“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科学内涵和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走出去”已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从战略构建的角度看,“中国教育走出去”亟须回应四个基本问题:其一,从传统中国的文化信仰,当代中国的现实利益以及可能产生的国际贡献中寻求“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其二,界定作为抽象主体的国家与作为行动主体的政府、教育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所应扮演的角色;其三,在资源与知识的二元分类框架中理解“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内容载体,并推进其由硬投入向软影响转变;其四,充分利用有效的国际机制,拓展“中国教育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70年来,我国高考科目设置经历了“共同必考科目”模式、“二元分科”模式、“文六理七”模式、“3+2”模式、“3+X”模式及其变式、“3+3”与“3+1+2”模式的更迭,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目变革道路。总体上,我国高考科目设置与时俱进地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适应,但却始终未能引导高中走出应试主义的怪圈,难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未来,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与功能,协同推进高考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不断完善选考科目设置与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后期,在消费主义思潮、新公共管理主义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消费者”成为西方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产物。西方学者围绕“学生消费者”形成了支持与批判两派理论,支持派认为“学生消费者”在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以及促进教育过程民主化等方面具有积极功用,批判派则提出“学生消费者”引发了学习动机功利、学习分数膨胀、学术标准下降以及学习体验失真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实践陆续出现一系列“学生消费者”倾向:一方面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学生就读诉求与学生满意度,另一方面“文凭至上”“考证热”“水课”“清考”等负面产物也逐渐浮现。当下破解我国本科教育的现实问题、实现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目标需从重新审视我国本科教育发展价值观,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平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以及改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法典应属于体系型法典,并采用“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即仅实现重要法律关系的法典化,同时允许调整相对次要法律关系的单行法并行存在。国际上,美国采用汇编式模式,俄罗斯采用完全法典化模式,日本采用“总则+单行法”模式,唯有法国的不完全法典化模式在我国具备切实的现实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在我国都更具可操作性,更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教育法典宜采用《教育基本法典》作为名称;依据现实性、体系性、全面性标准对既有立法进行系统归纳,展开立法填补;在总分结构的基础上,其规制范围包括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以及学位、教师、考试、学校等教育主体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段薇  李佳  林喻贤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65-69,98
综述了孟加拉国语言概况,运用Cooper的语言规划理论,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教育规划三个方面梳理了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并分析其特点。研究发现:孟加拉国多民族的"熔炉"文化造就了语言的多元化特点;孟加拉政府立法规定孟加拉语的国语地位,但英语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仍不完善,忽视少数民族语言。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和规划特征,可为我国语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纵观高考建制70年的政策演变,其大致历经了统招方向的确定、遭遇否定并中断、恢复与科学化探索以及建立新高考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高考制度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高考改革主要遵循三大逻辑,即:以满足“多维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革逻辑、以注重“积小变大”为策略的渐进式改革逻辑和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的稳中求变改革逻辑。从高考政策的演变特征来看,演变动力实现了由政治主导到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变,演变取向完成了由追求效率与科学到强调公平与质量的转向,演变路径基本以由试点试验到全面铺开为主。基于我国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未来的高考政策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主渠道;二是高考指挥棒将转向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是高考制度体系将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四是高考改革将注重构建高质量人才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7.
China’s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are modelled on the French école Polytechnique. As such, they are utilitarian institutions, rooted in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manpower for society’s economic progress, and tending to ign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As China’s elit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ook in a rapidly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recent massification process, China’s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underwent reform to become more comprehensive in curricular offerings and more research-oriented in function. The authors have uncovered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Despite repeated discuss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transformation was never actually a conscious strategic choice for universities. Only wh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launched a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did universities develop their own unique reform strategies in a move to becom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research oriented. The authors have adopted a multi-stream analysis framework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ree case study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and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NWAFU). It was found that Chinese universities already have quite a high level of autonomy, but that the government still has the power to make strategic decisions. Each university’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has been an independent process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tructure over this period, and policy-making has combined top-down and bottom-up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正从教育大国逐渐走向教育强国,足见其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好的、正确的。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状况,从泰国华人的视角,对中国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探讨了中国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得出结论:中国素质教育要有全局的考虑,要适应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对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给以同等重视,中国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且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蒋妍  李芒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6):121-128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从教向学的范式转换”改革热潮。日本高校自2012年起积极推进“主动学习”,其中既包含教师教学也包含学生学习。为深入理解日本高校“主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主动学习”产生的学术理论背景、社会背景、政府政策导向、推进状况、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和彰显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从全球治理的视域出发,构建“价值共识-制度公约-组织协商”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以此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从接纳共享到输出共享、从场外接轨到场内共建、从松散联合到协作共商的演变特征,并揭示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三大矛盾:价值共识共享中的路径依赖掣肘、制度公约共建中的本土角色暗淡、组织协商共商中的合力发挥不足。基于此,我们应加强文化自觉,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制度能力,深度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规则的实施与制定;注重多元面向,打造分层分类的国际化网络协商新格局,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