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庄子》散文对艺术变形方法的运用是极为广泛的,该书以此法描写事物、塑造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其艺术变形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庄子》一书存在着化丑为美等多种变形描写方式。本文还重点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庄子》散文艺术变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先秦散文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体现了文学与哲学的双重价值。自秦以来的重要文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它的影响。作为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苏轼同样也对《庄子》的艺术成就推崇倍至。《庄子》在艺术上对苏诗、苏文的影响,历代评论家都有所关注,学术界也早有专文论及,而实际上,苏词之所以能取得独树一帜的成就也与其对《庄子》的继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庄子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宗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中,《庄子》散文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本篇文章从艺术角度的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使读者领略到《庄子》散文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6.
安培 《文教资料》2014,(35):65-66
本文列举了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对庄子艺术思想的研究,从人生观、生死观等角度展现出庄子对万事万物博大悦纳与善意的精神境界,分析了庄子"至乐"天乐与儒家仁义之乐的区别,消除了人们对庄子"消极避世"的片面理解,探求庄子特立不羁的外表之下掩藏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刘辰翁《南华真经点校》与以往众多解庄者以注疏的形式阐发《庄子》义理有很大的不同,他采用了随手批注的评点形式,记录其对庄子的评论,主要是是对庄子"诡奇"的表现手法、"画意"和"味"以及"真"进行了阐释。这些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庄子》的艺术魅力,也因此开了《庄子》评点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并没有被人截然分开,而以一个整体形象被人们所 接受,这是因为庄学对《庄子》的嬗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 杂篇仿用内篇语言,并使用了内篇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外杂篇对内篇思想进行了引申、发展、补 充和变换。  相似文献   

10.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庄子》对日常经验感物心动、情与物迁的情物关系进行了消解,同时重新建构了一种不为物转、情物相照的情物关系。情物关系在《庄子》哲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不仅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逻辑基点,同时也是理解《庄子》境界论美学以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相似文献   

12.
《庄子·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代表了《庄子》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目前。它不仅是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堂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位列《庄子》之首,是庄子奇思妙想的代表篇目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分析庄子文章的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瑰丽、感情奔放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主要反映了庄子在哲学、艺术、养生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庄子》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大量研究表明,《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如任增辉[1]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庄子·内篇》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认为《庄子·内篇》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自性化的实现.奚彦辉与高申春[2]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庄子》中的自我观,并指出《庄子》中顺应的自我观对心理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童萍[3]从心身观、认知观、思维与语言、理想人格等角度探讨了庄子的心理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庄子》的散文艺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鲁迅和闻一多以其精辟而新锐的理论洞察,于哲学与文学的会通处,抉发《庄子》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散文艺术成就,以前瞻性的成果和富于现代色彩的学术理路,奠定了20世纪《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80年代以来《庄子》散文艺术的研究状况,按年代先后作了简要梳理。其中对于《庄子》散文艺术的研究有一些突破和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因此还需要对之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艺术,前人多有称颂,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全集》第8卷,270页)但《庄子》的内容,则完全反映了没落领主贵族的思想情绪,宣扬虚无混世,使人悲观消极。可以说,它确实体现了“处于没落时期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文艺的共同特点,就是其反动的政治内容和其艺术的形式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庄子》思想的批判,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已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对于《庄子》的艺术,或推而广之,对于《庄子》一类内容反动而带有较高艺术性的作品应该怎样评价?如果因为内容反动而把它们的艺术性一概否定,这显然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反之,由于肯定它们的艺术性而不加分析批判,不揭露它的那种艺术性愈能起着毒害人民的作用,就很容易在称颂它们的艺术成就时引导人们接受其中的思想毒素。郭沫若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80年代以来《庄子》散文艺术的研究状况,按年代先后作了简要梳理。其中对于《庄子》散文艺术的研究有一些突破和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因此还需要对之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庄子浅论》是我校中文系曹础基教授继《庄子浅注》之后又一部研究《庄子》的专著.此书研究的范围较广,既对学人常论及的《庄子》的哲学、政治、人生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化的论述,也对《庄子》的科学、艺术诸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力图多方面地、综合地整体去把握《庄子》,较之前人的研究,更具全面性.此书还综合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评介了海外的研究信息.不但综合评介  相似文献   

20.
《庄子》散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时,又着意塑造出一系列丑恶的形象,并把他们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酷烈而残忍的君主,卑污龌龊的暴发户与没有礼仪廉耻的“儒”等等。庄子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出色创造,不仅丰富了《庄子》的人物画廊,也因其搞超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手法,对叙事学的发展产生悠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