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多功能气体发生器──从钠跟水反应的实验谈起周之云(江西新干中学331300)现行高一化学课本上,“钠跟水起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用镊子夹住铝箔(有针刺小孔)包好的铀放到盛满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烧杯中的试管口,使钠跟水起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相似文献   

2.
用聚苯乙烯塑料凸泡膜替代铝箔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陶闽(福建建阳师范学校354200)在中等师范化学课本的“钠与水反应”收集、检验气体中,大都采用铝箔刺小孔包钠的方法.该方法经典安全。实验现象正确明显、但是铝箔成本高,且利用率低。一块铝箔反复使用二、...  相似文献   

3.
一、硫粉和铁粉的反应破粉和铁粉的反应,硫跟铁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反应结束后,硫化亚铁紧紧地粘在试管内壁,除去困难。不包括人工,单单是试剂的成本就与试管的价值相当,所以做一次实验就浪费一支试管。用香烟包装纸(精装香烟内层锡纸)做一个小纸舟,铁粉、硫粉按要求混和后,放在纸舟内,送入试管,用玻棒轻压,使纸舟与试管紧密接触。反应结束后,硫化亚铁不会粘在试管内壁,用小铁丝将其勾出来,试管容易清洗。二、用小试管收集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实验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用试管收集。课本中要求用铝箔包好一小块钠。用香烟包装纸代替铝箔,…  相似文献   

4.
在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学生分组实验时,经常出现危险,这主要是没有合理仪器的缘故。从现在所用的仪器看,用铝箔包好金属钠,用大头针在铝箔上扎眼,再用镊子夹住铝箔伸入水中,操作繁杂,反应缓慢,并造成两大不安全隐患。其一,在做实验过程中,钠容易从铝箔中跑出来,使正在聚精会神做实验的学生受到伤害。其二,在做完实验后,对铝箔中未完全反应的钠处理不当,遇上易燃易爆品容易发生灾害,后果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实验不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铝箔质薄且柔软 ,导热而又耐高温。铝箔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化学实验中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 ,下面介绍两例。1 铝箔在实验室制取氨气中的应用( 1)使用原因“氨气的制取实验”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学生实验 ,试管作为此实验的主要仪器在加热的过程中很容易破碎。反应物中的碱性物质Ca(OH) 2 直接与试管接触是导致试管破碎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该实验中试管的破碎 ,在实验中可以采用铝箔。( 2 )使用方法将铝箔折迭成槽型 ,在铝箔槽内放入Ca(OH) 2 和NH4Cl的混合物 ;然后把铝箔连同药品放进试管内 (可用玻璃棒将其小心地推送到…  相似文献   

6.
1教具装置图 装置图见图1。 2特点和用途 (1)特点 ①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融合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将钠与水的反应、气体的收集、气体的排出、产物的检验和喷泉现象集于一体。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又能方便地检验生成物,还能增加实验的新颖、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高一级新教材中的放出气体和生成水的离子反应实验,课本介绍:向5mL 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盐酸,再在试管口迅速套上一个气球。这个实验反应速度快,而且反应后液体容易冲出试管,当再套上气球,生成的气体可能所剩无几了。所以,实验难以控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气体反应实验图11.装置介绍:b为一截底试管(可用废旧试管制成),作气体反应容器;c、d为两支底部有小洞的试管(可用破底试管代替),内盛制备气体的反应物(固体),为方便操作可将c、d两试管用皮筋捆在一起;e为烧怀,内盛制备气体的液体反应物。2.操...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中有一个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的演示实验。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加热,试管口用软木塞塞住,当加热到试管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水蒸气将把软木塞冲开,以此说明水蒸气对软木塞做了功。但这一实验却无法直接显示水蒸气的热能减少,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0.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常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教材实验装置,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很容易引起倒吸现象。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理论上应生成无色NO气体,在试管口与空气反应变为红棕色。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试管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空气,生成的NO气体在试管内液面上就变色,看不见无色的NO气体。为此,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32页[实验2~7]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课本是采用在试管口套气球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按此方法实验时,首先试管口径与气球口径有时不相配,常需用线扎紧才能保证不漏气;为了把试管放置稳固,需要另外增加夹持装置。其次两手拿气球往试管里倾倒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时,其操作也不太规范,  相似文献   

12.
甲烷制备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其难点表现在:1.制得的甲烷量少,2.反应速度慢,3.试管容易炸裂等方面。为此,不少研究者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甲烷的产量,加快反应速度和保护试管不裂损。所用方法归纳起来有:1.干炒。即把所用反应物全部分别炒干水份,研细后进行实验。2.隔离。用铝箔铜舟等使反应物与试管隔开而不直接接触,以降低试管的裂损率。3.加分散剂。如CaO,CuO,MnO_2等。4.加催化剂。即在反应物中加入Fe_2O_3或Cr_2O_3。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验结果,现对以上各法谈点看法。 一、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存放太久,可能吸水。炒干后再实验确实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和气体的产量。但只要用片状氢氧化钠或新制的碱石灰进  相似文献   

13.
原高-化学N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的做法是直接将集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通过来回移动试管使反应速度加快。该实验存在操作不便,观察不便,气体与水接触面小,反应速度不够快等不足,因而,在新编教材中,该演示实验已被删去。但验证NO2与H2O反应生成物之一是酸,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关系,在该节教学中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实验目的1观察N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2认识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3认识NO2与H2O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比为…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SO_2+Ca(OH)_2=CaSO_3↓+H_2O因亚硫酸钙不溶于水,所以从理论上讲应出现溶液浑浊现象。但是用实验做出这一现象,却是十分困难的,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难点。现介绍用简易方法做出这一实验。 第一步 制取二氧化硫。用18毫米×200毫米的具支试管带单孔塞配一分液漏斗,支管接导气管,装入亚硫酸钠和硫酸,如图1所示。或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加入铜片和浓硫酸。  相似文献   

15.
在七年级生物新教材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进行检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将沉水植物置于玻璃水槽,上罩短管漏斗,再用盛满水的试管套在漏斗上,然后将装置放于阳光充足的环境接受光照,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倒转试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该气体是否为氧气。上述方法的缺点是:收集气体缓慢效率低,检验气体步骤较烦琐。  相似文献   

16.
正1教具装置图(见图1)2制作背景电解水实验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可进一步学习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但教材实验存在着以下不足:(1)电极、试管均不固定,不便于气体的收集。(2)试管没有刻度,不易准确地判断电解所得气体的体积比,无法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电石与水反应是“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主要操作部分 ,该实验有两个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 ,即使是用饱和的食盐水 ,反应也较为激烈 ,产生的乙炔气体在收集和性质实验之前不能有效利用而白白跑掉 :②反应试管内连续不断地产生大量螺旋状泡沫外逸 ,影响实验的进行。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1 实验研究(1)在电石上加少量的乙醇 ,让乙醇将电石浸湿 ,无明显现象。然后再逐滴加水 ,电石与水慢慢反应 ,产生乙炔气体 ,几乎没有泡沫产生。乙醇不与电石反应 ,乙醇有稀释水的作用 ,同时乙醇可以降低由氢氧化钙…  相似文献   

18.
正1设计思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设计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材是这样设计的: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轻微的爆炸,不够安全,更没有设计气体产物的检验,存在一些缺陷。2创新之处1仪器创新:本实验采用了微型实验装置,使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民版),79页[实验3—5],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起的变化。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液放在试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把试管里的溶液倒在盛着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使溶液稀释,观察溶液的颜色。”这一演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三点不足:1、因反应一直在浓硫酸沸腾状态下进行,其产生的气体(气泡)学生不易观察到。2、由于铜片和浓硫酸是在常温下开始加热。会产…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化学实验仪上海市徐汇中学周汉芳传统教学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多为试管、烧瓶、烧杯、气体发生器等进行组合的单项反应实验器。向学生演示某一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往往需用试管或几种仪器的组合分别做几次,要若干实验步骤才能完成。由于实验反应分别进行,用药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