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媒对文学的最明显影响是在传媒与文学的互动中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文学对传媒的最明显影响是在文学与传媒的互动中产生的新的传媒表现形式。传媒与文学的价值取向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政治意义表达,重新闻要素含量,重商品市场效应。传媒的价值取向倾向于注重外在因素,文学的价值取向倾向于注重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新兴强势文化样式,不能不影响到现代文学的发展,并促使当代文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顺应现代传媒,改变创作路向。现代传媒对文学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在传媒与文学的交叉之中产生了新的文化样式,这种文化样式就是传媒的文学化。报刊杂志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后现代文学的审美观念呈现出与传统审美观念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即反审美倾向。以黑色幽默小说为例来论述后现代文学的审美特性,即反理想、反英雄和反叙事,在对传统文学与后现代文学的比较中阐释这种反审美。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塑造的女性文学形象,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娱乐化的传媒语境下,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被观看”,“被消费”的弱势地位更为凸现;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上出现狭窄化、片面化的倾向;博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语文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语文教育环境潜在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语文教育经验。与纯客观、纯自然的环境不同,它注重施受双方情意、价值取向乃至人格的互动与感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倾向与体验。它是环境育人规律在语文教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了回归本真,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自然把人本主义作为价值取向。学生主体的内部素质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其外部影响来源于与生活、文本的不断交融,在互动中实现碰撞,实现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是“新文化运动”中四大著名副刊之一,鲁迅的《头发的故事》发表在该杂志上;在该刊倾向于保守后,鲁迅曾撰文对其所刊载文章的观点和内容进行批评。通过梳理分析鲁迅与《学灯》的关系,思考影响现代传媒与现代知识分子互动的因素,彰显其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最为震撼人心、最具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文学经典进行重读与重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思维范式,并以其独特的策略促进对文学经典的重塑,对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9.
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169名2012级大学新生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基本符合社会期望,同时具有明显的重自我、重现实,重实效的倾向。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用教师的关爱和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注重以实践锻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戴平 《华章》2013,(1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职工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理想追求上,他们的价值目标是呈明显的现实性,世俗化倾向;在职业的选择上呈明显的功利性,物质性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应重视对企业职工思想状态及价值取向的掌握,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信息化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健康向上的传媒内容,能促使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美化世界,反之亦反。大众传媒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影响形式的多极化,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对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影响甚大。本文试图从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入手,探研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电子媒介的兴起使传统的文学步入边缘化的境地——远离艺术中心,沦为最低级的科学。从文学媒体介质的变化、阅读主体与接受主体、后现代的审美取向等角度观察现代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改变因垄断话语权而使少数精英滋生不可一世的贵族心态的传统文学观念,使其由崇高、严肃、宏大、华丽典雅的审美趣味向朴素、通俗的大众化和世俗化倾斜。  相似文献   

13.
如何争取受众是媒体竞争的核心价值。受众选择行为是媒介营销的导向和出发点。引用营销学中的顾客价值概念,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受众选择行为的表现及其对媒介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影视文化作为现代新型的传媒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影视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积极探索影视文化带来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批评形态的价值取向受社会经济转型和大众传媒的渗透逐渐走向多元化,并最终形成了当前主流、精英、大众批评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文学批评既各自独立、独具特色,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多元价值取向和谐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交友观念、生活方式、学习导向和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高校应树立服务意识,加大新媒体教学手段投入,将新媒体纳入到现有教学体系中。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互动的理念。学生应充分调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构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中国书法对传媒环境的“适应”导致当代书法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报刊、电视、网络三种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艺术新媒介的出现为书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书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了大众传媒时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艺道德建设面临现代技术对人们传统审美意识的消解 ,经济发展对文艺价值的渗透 ,外来文艺思想对传统文艺价值的弱化这样三个主要的问题 ,正视并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重塑文艺活动者的主体性 ,正确认识经济因素及现代传媒对文艺价值的影响 ,重新认识传统文艺道德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符合于当代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道德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是《文艺消费导论》中研究的进一步延展。该书聚焦于新世纪以来新媒介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生产消费出现的新变化,细致论述了新媒介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复杂影响。该书深刻揭示了当今中国文艺在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影响下审美范式的转变,强调一种"艺术———传媒化合型的新型美学范式"正在诞生。该书认为只有正视当今媒介转型的新状况,才能更好地在传统文艺与新媒体文艺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从而促进文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对《华商报》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与报纸成功发展的关系。分析认为,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密不可分。因此,都市报要在新媒体的兴盛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定位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