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这并不是要忽视教材的重要性或者抛开教材进行教学,矫枉过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课本)仍然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达成教学目标,实施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课程该给的开展,各个地区的教材也在进行着改变,而苏教版教材在这一改革中把教材的重点内容放在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而在教材中,突出表现这一内容特点的模块就是成语串部分的讲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所重视的重点内容都是不同的,所选择的教学策略自然也就不同,而无论哪种教学豪略,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和能力就是可取的,然而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有些教师的教学簧略并没有达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购买和使用各种教辅资料的热潮。目前,在许多学校,教辅资料特别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乐此不疲地购置这方面的书籍。该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责任心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夸大了教辅资料的作用,有的把它奉为圭臬,有的则是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干脆抛开教材,凭“教辅”照本宣科……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法环节,充分考虑课上遇到的情况,对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力争把课上得精彩,上得成功,让自己欣慰,让学生满意。这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一旦上完课,便如释重负,完事大吉。再也不愿意坐下来认真、冷静、全面地回顾一下上过的课的情况,分析教学中的得失。有些教师虽然写了课后记,但也是草草几句应付了事。我们认为这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许多学校,教学参考资料特别受到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乐于购置这方面的书籍,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了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参考资料的作用,有的把它奉为圭臬,有的则是照搬照套,有的甚至抛开教材,凭“教参”照本宣科,这种“依样画葫芦”的作法,是完全不可取的。一.它违反了教学规律。因为每个教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是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够照本宣科,要对教材做适当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课堂效果。构成教学过程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媒介作用,使得学生与教材之间取得了联系。教材本身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而学生是“活”的,教材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只有解决和处理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才能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处理,恰到好处地把固定不变的教材变得“活”起来。使教材的单一性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统一,使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这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下面浅谈一下活化物理教材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就成了为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给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学也就成了为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学。教师跟着教材走,学生跟着教师走,结果常常是教师和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材应该服务于教学,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上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遇到的情况,对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力争把课上得精彩,上得成功,让自己满意,更让学生满意。这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一旦上完课,便有一种如释重负、完事大吉的感觉,不能也不愿意坐下来认真。冷静、全面地回顾一下上过的课的情况,分析教学中的利弊得失。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上课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做到既前思──课…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德育教育却常常被忽略。作为教师要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本身已经隐含了大量的德育信息,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它们发掘出来,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一些德育渗透。在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不能太刻意,有教师适当地启示、引导才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生拉硬套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不睡觉的兔:现在的科学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区。许多教师平时也许会按照教材来教,但是在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展示课上,往往是随意更改教材。于是.在我们的展示活动中,大家把处理教材、随意更改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时尚。我不否认教师有处理教材的权力,新的理念也是这样提倡的。但是我所不能认同的,是把教材  相似文献   

11.
沈丹 《广西教育》2013,(45):69-69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评价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及时、客观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的定性评价。但是在当今课堂,有两种不太正常的评价现象:一种是一味地表扬鼓励,即使是非常一般性的回答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也来个“你真棒”;再一种就是忽视课堂评价,对学生好和不好的表现统统视而不见。这样的评价手段都是不可取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数学课堂评价作出一些简单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2.
<正>"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新课程也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不可能反映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信  相似文献   

13.
处理教材与完成教学任务河南省三门峡市教研室段金燕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凭借教材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但是,一篇课文可讲的东西很多,在教学中,如果这也想讲,那也想讲,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不分主次,其结果必然是“水过地皮湿”,不深...  相似文献   

14.
陈全华 《四川教育》2009,(12):38-38
尽管教材是给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的范例,但是,教师只有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巧妙地“二度”开发,融人教师自己的科学思维与智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才能生成智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新课程也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不可能反映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信息,特别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及掌握知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的再创造,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合理地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已成为有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提供了每单元和每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是教师教学前需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材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要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等。此外往往还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并充分体现教材的育人功能,让教材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潜在价值,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到位,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重境界:参透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教材;把握教材的创新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理解教材所体现的课改理念,善于创生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灵活创新地  相似文献   

18.
“邯郸学步”不可取○白春平谈起教学经验交流,许多人都希望得到有教学特长的教师的真“经”法“宝”,自己拿来一试就灵验。也有的教师不解:同样的教材,学生同样地学,也用了同样的教法,为什么教出的成绩就是不如人家?这不由使我们想起“邯郸学步”那则笑话。赵人走...  相似文献   

19.
插图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好插图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意蕴、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插图的利用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等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以插图来启发学生阅读、思考、想象、表达,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好插图作为教材第二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这里提供的课堂实例与课堂教学点评,虽然没有用字呈现对本的研究分析,但是从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执教的独到见解。这是超越本、俯视教材、站在教材之上考虑教学的典范,这是执教具有深厚教育底蕴的外现。从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研读教材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是为了把对教学的理解与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研究教材的基本价值。这是其一,其二,研究教材本的深度,与教师的个人素养成正比关系。因此,认真研读教材本,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丰富个人素质的一个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