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多,农村家庭通过教育投资实现子女考上大学以及社会流动的愿望越迫切;子女少的家庭,受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无性别偏好;而子女多的家庭,受传统生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资本分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最终影响阶层代际流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数据,探究社会资本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子女、父母、家庭特征与区县效应并引入工具变量后发现:关系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家庭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具有阶层差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使其阶层再生产作用更显著,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向家庭教育期望传导的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以及资源获取效应.在决胜教育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弥补社会资本短板,增强家庭教育期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成为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此,弱势阶层家庭可以积极利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并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内驱力;国家及社会应当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提供多方位支持以弥补弱势阶层社会资本劣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有显著差异;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中,少数民族的社会阶层差异最小;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最小;家庭收入高低对于少数民族是否进入民办院校就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楠 《中学教育》2021,18(2):28-41
教育期望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子女自我教育期望,其差距反映了二者对子代期望教育程度的异质性,亲子间教育期望差距过大不利于子女教育获得与社会阶层提升.作为教育与地位获得的重要中介变量,研究亲子间教育期望差距影响因素对缩小期望差距,实现个人社会阶层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维度探究了亲子间教育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借助PISA测验,以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个地区的5066名初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家庭SES与学生的学业学习存在密切关联。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中的学习辅助工具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财富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取决于投资物品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联度。(2)家庭SES与学生的学校类型显著相关。家庭SES水平高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的比例更高。(3)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持有高教育期望,家庭SES水平与父母教育期望存在一致关系。(4)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越好,学校类型在这种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否对微观家庭部门的教育支出产生深刻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家庭教育支出也显著降低。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家庭和低收入、低社会资本、体制外以及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中,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更多地降低了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教育支出。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引导底层家庭提高教育支出对我国教育扶贫、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对于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将家庭教育投入分为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教育参与三个维度,采用条件过程分析模型,探究家庭教育投入三个维度对子女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教育期望年限既可以直接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又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参与对子女的认知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而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信心则在家庭教育期望年限影响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参与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家庭教育期望既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家庭教育参与产生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的非认知能力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204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通过编制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的调查问卷,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由家庭经济环境、自我评价、自我要求、亲子关系及人际交往、邻里关系、父母教育期望六个因素构成。性别、年龄和流入年限的交互作用对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水平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在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的各具体维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计算中国及各省份教育代际流动指数,构建父母—子女教育转换矩阵,分析中国及不同省份教育代际流动的性别差异,并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家庭资本各维度对全国及各省份教育代际流动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子女受教育水平有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指数高于男性,表明儿子的教育代际继承性更强,女儿受原生家庭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相对要小,在教育水平提升方面总体上也比儿子的表现更好;(2)父母受教育水平在不同分位发挥的作用不同,在低分位母亲受教育水平对子代的影响更强,在高分位父亲的影响更强;(3)全国整体教育代际流动水平较高,且处于高流动水平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说明教育的性别不平等在逐步缩小;(4)家庭资本各维度中对教育代际流动影响强度最大的是经济资本,其次是政治资本,再次为文化资本、家庭综合地位,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小;(5)教育代际流动水平越高的地区,显著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指数的家庭资本因素越少,显著影响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指数的家庭资本因素多于男性。基于此,可以通过适当的公共政策影响及改变子女成长的家庭资本,保证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家庭社会阶层较低的子女中哪些获得了优异的学业成就,以期帮助更多的弱势职业阶层子女提高学业成就,以助于实现社会和谐、教育公平。研究表明,弱势职业阶层子女获得高学业成就的关键在于其所特有的文化资本,父母的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学校归属感、同伴表现、学习态度是弱势职业阶层子女获得优异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联合学校、社区,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使弱势职业阶层父母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提高教育期待;学校应该关注弱势职业阶层子女的归属感;弱势职业阶层子女要利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禀赋优势积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3.
藏族地区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期望有着深刻影响。采用问卷法和统计法等对藏族地区小学生的家庭结构、父母学历、父母职业、户籍所在地、语言文化、教育投入等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父母学历及职业、语言文化及家庭结构等各因素对小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基于此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选取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为研究被试,考察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学业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父母学历较低,教育方式受限;母亲角色突出,父亲角色缺失;注重物质投入,缺乏精神关怀;教育期望较高,教育投入较低.基于此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撒拉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循化县。地区发展水平和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子女的期望,学生的学习态度,宗教文化及社会环境等,成为影响撒拉族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家庭的教育支出不大,主要根据撒拉族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教育支出情况,从经济、家庭、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来探析影响撒拉族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大陆三省一市10909名高中生和香港3157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家庭教育期望,无论是对中国大陆学生还是香港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都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成员辅导学生功课、父母与子女沟通频率等因素,对中国大陆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网络广泛度、师生沟通频率,则对香港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一些常被认为影响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如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父母与学校的联系等,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家庭资本、父母教育期望对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探索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与家庭文化资本三个资本纬度在学前教育机会获得中的作用机制,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基线数据,根据以往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研究成果,引入父母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资本影响其子女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中间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对子女学前教育机会的获得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较小;父母教育期望在家庭资本与子女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为限制家庭资本对学前教育机会的影响,政府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保障弱势群体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权利;家庭应结合子女的能力形成恰当的远期与近期教育期望,并为教育期望的实现提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在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的选取上,多以家庭收入状况或家庭基本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或支出情况、家庭类型(如,双亲家庭或单亲家庭)、家庭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在地区及宗教信仰、孩子的数量、在读的年级(教育等级)、孩子的性别等等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偏好也是需要考察的影响因素。在选取可操作性的定义描述社会制度、文化和个人偏好时可能需要依据各国国情展开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