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基于教育思维特殊的内涵和鲜明的思想色彩,它可以充当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相似文献   

2.
教育思维是教育观及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教育工程师具有明确的教育思维,他们通过解读教育理论,揭示蕴涵其中的教育观,并在教育观的引领下筹划和设计教育操作的思路,进而使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也就是说,教育工程师是通过建构教育思维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4.
教育思维是一个新的教育理论范畴。尽管教育思维一词在教育文献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教育理论范畴的教育思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哲学意义上论述教育思维,认为教育思维是人类关于教育的认识成果,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思维可以划分为:过去的和现在的、个体的和群体的、本土的和外来的、经验的和理论的、实然的和应然的、正确的和错误的、科学主义的和人文主义的。为了确立教育思维范畴,本文初步论述了教育思维和教育存在、教育思维和教育行动两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操作思路是人对教育活动的理论构思,是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从结果上看,是一个既有合理性论证又有应用原则的教育操作模式的形成,从过程角度看,则是一定主体在一定教育观的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的精心设计,是一定主体面向“教育怎么做”的创造性活动。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要求有一定的动力条件、认识条件和方法条件。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过程是围绕着教育操作模式的构建展开的,具体表现为教育操作模式的构建、合理性论证和操作原则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教育思维是一个新教育理论范畴。所谓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  相似文献   

7.
教育思维是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学前教育的传统思维以规训为基本特征。从规训到引导是学前传统教育思维的现代化转向。规训的教育思维以规制和就范的教化姿态妨碍了幼儿的精神发展,引导的教育思维则以自由和超越的教化姿态救赎了幼儿的精神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实现从规训到引导的教育思维转向存在困难,我们需要重塑学前教育的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来克服困难达成转向。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工程师及其职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工程师是基于教育理论的在一定教育观支配下的对教育理论进行开发转化和面向教育实践筹划教育操作思路的人,是联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中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教育工程师。教育工程师的缺席会造成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无法有效对话,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疏离。目前,一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部分优秀的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论工作者可以率先承担起教育工程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教育实践工作者运用一种常识的思维方式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就导致他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也是一种常识性的认识。这种常识性的认识对教育理论的贯彻与实施是极为不利的,它也会阻碍教育改革的进行。鉴于此,教育实践工作者要转换思维方式,用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育实践工作者运用一种常识的思维方式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就导致他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也是一种常识性的认识。这种常识性的认识对教育理论的贯彻与实施是极为不利的,它也会阻碍教育改革的进行。鉴于此,教育实践工作者要转换思维方式,用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教育本质着手,在充分探讨各种教育本质观的前提下,提出了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是引导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教育是通过教学形成人的活动。但教育形成人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又有不同的认识理念和实践方式。教育本质的变化过程是从永恒不变的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具有特定规定性的教育具体存在的过程,是教育主体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建构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及办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和关键所在。而中国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思维形式 ,对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相关与整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思维的不成熟甚至缺失,导致教育学精神气质的消亡,造成了它目前的生存困境。教育理论思维是以人的发展为对象,对教育实践展开反思与省察的过程。它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基于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它以一定的知识系统为依据,并使之为教育学解释服务;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致思取向。教育学应重构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是教育学走出困境,走向成熟和规范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话语表达"内容关怀"的"强或弱"、言说方式"可理解性"的"好或差"及其整体现实"可操作性"的"难或易",教育实践者视域要求"学识素养"的"具备或不具备"、践行视域"关照度"的"狭小或广阔"及其实践主体"积极参与"的"是或否",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脱节甚或隔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既需要理论者调整其话语关怀,也需要实践者拓展其视域。  相似文献   

16.
康永久 《教育学报》2005,1(5):27-31
人生活在印象、语言和知识之中,集体行动也这样建立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管理首先就是以某种知识为基础而推行的对知识的管理。对行动逻辑的思考促使我们在考察教育行动时采取一种认识论视野,这一视野就其内核而言就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以及依此对知识和实践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摒弃知识分子所惯有的导师心态,走出理性自负和知识输入的泥沼,将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增长托付给一种超主体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试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主体形而上学以及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杜威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完成了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它所具有的现实意识、生存视野、辩证精神等当代视界,归功于杜威把实践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但在否定大写主体与大写理性的同时,杜威否定了理性不在场的可能性,走向了在场形而上学.他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听、看、思都简单等同于旁观者的认识与镜式的反映,因而其教育理论既有时代的贡献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问题本身,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矛盾。对教育问题的判定需要理论前提的支撑,教育理论与教育问题互为前提和结果,而教育研究者的教育观则是发现教育问题的关键前提。当前,教育问题研究中需明确三个意识:研究教育问题,应确立教育意识;研究中国教育问题,要确立中国意识;学术研究,需确立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