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综合介绍了地质雷达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探测方法、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原理以及地质雷达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铁路工程王家湾隧道工程为实例,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地质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重点论述了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效果.依据工程实例的分析使地质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成功性和重要性,为工程验收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勘探方法是应用于隧道掘进中的超前预报,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针对如何有效地提高探测精度做了探讨和总结,对工程实例中典型的雷达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成功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状况,为保障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一定依据,也验证了地质雷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地质雷达方法可应用于直接确定浅层地基内的断层位置、走向、倾向和倾角4个参数,间接分析得到断层的落差,不能探明充填物的详细赋存状态。地质雷达对浅层地基内涵洞的探测易于实现。探测实例表明,地质雷达不破坏目标体,效率高,在浅层探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钻探资料相结合,对浅层地基中的断层及涵洞等地质异常可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结合钱塘江古海塘工程实例,通过两种探地雷达的现场探测,以及对检测过程和结果的详细阐释,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古海塘隐患探测中的应用。地质雷达检测结果未发现严重隐患,海塘目前整体稳定,测试结果为古海塘典型区段结构的检测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质雷达在追踪软弱地层纵横向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手段是钻探,钻探只能解决一个点上的问题,不能准确确定软弱地层纵横向的变化情况,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不同界面的电性差异来反映岩性变化.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在某地铁探测软弱地层纵横向变化情况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地质雷达下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的运用,为了能深入的了解到该技术的应用特点,对我国某一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地质雷达下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的应用方式。对隧道各类地质状况进行探究,依据其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工作的开展,找到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成果参数的考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综合性比较强的分级评价系统,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确保地质状况的分析精准程度,并将其作为工序开展的重点,把技术和地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该技术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全顺利穿过风化槽,是厦门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和关键.施工中,通过TSP203、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等手段,对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尤其是F1风化槽的详细地质情况,为制定通过风化槽施工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野外地质实习信息量大,学生地质观、时空观难以建立等问题,文章基于目前已建立的虚拟野外地质实习系统的优缺点,提出全方位、立体式野外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方案,旨在通过雷达与倾斜摄影测量相结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虚实结合与综合评价相统一的教学体系,拓展地质实习的空间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传统探地雷达数据的解译通常由人工实现,随着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动化作业的需求日益迫切,由此提出一种基于行方差的探地雷达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地质病害建模,并分析其特征,病害类型包括空洞与脱空;然后利用探地雷达数据的行方差特性,对感兴趣区域作初步提取;最后,增强感兴趣区域相位特征,并根据雷达反射波的相位特征进行模板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定位成本的情况下有效缩小了感兴趣区域,定位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 10%~15%。  相似文献   

11.
申报巢湖平顶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巢湖区域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遗迹的评价,分析论证了该区申报平顶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探讨了解决地质旅游资源保护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为巢湖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推动巢湖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开展区域地质旅游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等级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预应力锚杆、抗滑桩、挡土墙等加固方案,以及结合加固工程的边坡防护技术,为不同的地质路段提供了设计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凤台县地质灾害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凤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FTGH IS)的开发思路及其主要功能模块,即图形处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灾预测与评价模块,并运用该系统对目前凤台县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以及对凤台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为该地区的减灾避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爆破是地质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受一般爆破因素影响外 ,还严格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从地形、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地质爆破的影响作了初步讨论 ,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蒙阴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单斜地质构造、崮、金伯利岩筒和岩脉等地质景观独特.科学地规划地质景观区,以开发促保护,建设地质公因等措施,将有利于该县地质景观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及其内力地质作用的地位 ,并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分类情况,建立了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资源个体价值评价模型和资源外部开发条件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一综合分析法,即对资源个体价值和资源的外部开发条件进行了先分步后综合的评价;建立了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拟定了资源个体价值评价计算公式、外部开发条件评价计算公式和综合分值的计算公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严谨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生物化石、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5大类,并对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在科学研究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系统完整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下荆江河势演变过程及特点是因其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决定的 ,作为动力因素的水文条件也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只有深刻理解水文条件与河道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化趋势对下荆江河道演变的决定性作用 ,才能找出合乎实际、科学的河势控制方案。阐述了下荆江演变过程及特点、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 ,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论述了建国后控制河势的过程和基本经验教训 ,分析了今后进一步控制下荆江河势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20.
供水水文地质是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潘北井田松散层各含水层的钻探、抽水试验及水质资料,分析评价了该区供水水文地质特征,确定第二含水层(组)作为供水水源层,并进行了水量保证预测,同时对二含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