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现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新时期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应当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共同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后盾,以武术为载体,既让中国武术快步走向世界,又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商业浪潮已席卷中国体育界,而中国武术的发展也避免不了商业浪潮的影响.中国武术内在的传统文化核心在商业气氛浓厚的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只有认清中国武术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中国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氩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强势传播的冲击下,当代中国武术在一定程度上有逐步迷失发展方向的趋势。本文以中国传统人性文化为视角,结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指出重新审视中国武术走向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具备完整结构功能特征的独立文化系统。宏观意义上的武术应是中国传统格斗术的总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也随社会文化变迁融入了近现代竞技、体育等文化的因子。但是,竞技武术不是中国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武术源头与根基,民间武术文化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近现代大...  相似文献   

5.
王珍 《体育世界》2010,(3):88-90
文化全球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在文化学视闽葶,运用文献查阅、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核及其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中国武术是謦种典型的和谐文化,武术文化中的阴阳学说、整体思维观、“意蕴”等突显了中国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所在;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要以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内核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思维映照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文化学层面的思考: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断裂,导致武术西方体育进程的开始;西方体育思维的确立使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传统,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参照系统下,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离异,呈现出向西方近代文化靠近的趋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了我们民族文化呈现出不断的流失.以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在文化学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对"文化先锋"这一文化学概念进行论述;其次围绕中国武术所具备文化先锋特质展开研究,分析中国武术文化的独创性、区域特性以及动态性的文化特征;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因此,中国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有着文化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姜寿海 《武当》2011,(6):33-34
(接上期) (二)成型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为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在武术与道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审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初步形成,或者说有了雏形。这一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武术社会功能向多面性发展;二是武术技艺(器械与徒手)向多样化发展;三是武术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综述这三个方面,使中国武术开始成为独具特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点,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尽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仅在内容上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更,但中国武术始终是构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由于它受到中国人民的偏爱,所以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中国武术作为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润泽。文章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及理论,试图从传统哲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武术,以此来强化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为使中华武术走出视觉文化时代遭遇的发展困境,研究中国传统的体认方式对发展武术的积极意义。研究认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武术发展出现的畸形和异化,显然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有着强大的"精神叙事"、独特的编码系统,融合了诸多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和认知理念,在解码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独有的"体认"的解码方式来解读中国武术,寻觅"达身体之道"近乎"天地之理"的武术本真,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论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三要素,即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传播的视角,以武术大省河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施行完善文化体制、引入民营企业的力量、提高大众文化意识、构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圈、完善文化设施、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等战略措施,共同促进武术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武术模仿西方体育的发展历程,使中国武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我是谁”文化身份的迷失、“依靠谁”路径选择的 彷徨、“为了谁”发展目标的缺失,是困扰当前中国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所在。站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厘 清中国武术“我是谁”的本源问题,确立依靠中国文化、中国模式、走中国道路的发展路径,明确为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探索中国武术在 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地位与责任,是解围当前中国武术发展困境,实施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中西体育文化创造性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域,从新中国建设60年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武术的申奥历程,分析"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指出在坚持竞技武术申奥战略的同时,中国武术更应充分发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积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的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期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鉴于生存土壤的聚变也发生了三次较为显著的创新,本文对中国武术的三次创新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反思,客观的评判历次创新所带来的积极成就以及造成的负面效应,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创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舞武同源论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在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两只散发着奇异芬芳的奇葩,这就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中国舞蹈和中国武术。舞蹈和武术的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且自古就有武舞同源之说。纷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舞蹈和中国武术凭借着它们特殊的结构和文化性质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在二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分...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中国武术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对立中。西方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现代中国人不可磨灭的主体记忆的一部分。那么,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审视,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武术在传统和竞技之间的某种均衡发展,或是应该对武术文化精神底线的痛切反省和重新书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为了实现中国“强国之梦”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章重温武术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探索传承武术的“新路”,认为武术套路的原形是克敌制胜的技术,在斗力又斗智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套路形式;中国武术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创新与传统并行不悖;重德轻利与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与崇尚实践、宽容中和与博览众长构成了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当前要保持中国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要坚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发展大潮的需要,不断探索多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的新路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武术进行剖析:它是中国历史演进的活文化传统的见证,是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时代,针对中国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三条基本发展策略:武术发展要坚持以文化为本的发展策略;要加强理论研究;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