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电弧源技术制备氧化钽薄膜,在氧气环境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工艺,对比热处理前后样品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500℃热处理后,膜层化学计量比改变,氧元素增加,透过光谱略微漂移,膜层折射率出现不同变化,表面粗糙度略微增加,均源于热处理工艺中膜层内部粒子迁移和表面氧元素注入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转化纺丝/烧结技术制备Al2O3多孔中空纤维膜,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晶种法考察不同晶种诱导条件制备TS-1复合中空纤维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气体渗透性能测试装置等设备对所制备的TS-1复合中空纤维膜进行微观结构及渗透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晶种法制备的TS-1复合中空纤维膜的N2渗透速率较小,并且表面平整无缺陷,因此该方法适合制备性能优良的TS-1复合中空纤维膜。  相似文献   

3.
徐志康 《科技通报》1998,14(4):276-278,269
采用Ziegler-Natta催化配位洽 得到的丙烯/长链1-烯烃无规共聚物为功能膜,以聚丙烯微孔膜为支撑膜,制备其复合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Nafion117表面粗糙化和“预先溶胀法”制备技术提高了微型PEM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的极化性能.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检测手方法证明, Nafion117表面粗糙化后扩展了催化层/质子膜三相界面区域,增大了电化学反应的催化活性点,降低了界面的接触阻抗.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激光熔覆、阳极氧化和等离子体微弧氧化等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膜层的原理、特点及研究成果,并对等离子微弧氧化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原油田目前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润湿单分子膜剂驱油机理,对单分子膜剂的表面性质、驱油效果以及对岩心的污染性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单分子膜剂不在于降低表面张力,而在于改变固液界面的润湿性,它可以使水湿(接触角<90°)或油湿(接触角>90°)界面变为中间润湿(接触角约90°);加入单分子膜剂可使固体表面的水膜破裂,从而剥离表面的残余油;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单分子膜剂比注入水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0%以上,且对岩心的污染极小,或没有污染.室内实验及先导性试验表明,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全方位注入沉积复合镀膜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材料加工的新技术。它针对现有薄膜制备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薄膜复合制备方法与装置,它利用磁控溅射、真空阴极弧光蒸发等方法,为全方位注入沉积复合镀膜表面改性提供了所需的离子体,从而解决了采用永久磁条切磁壁的方式约束等离子体造成真空腔体造价昂贵的缺点,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磁结构.  相似文献   

8.
吴凝  陆奇宇 《科技风》2013,(17):80-81
在现代造船中,船舶的涂装主要是船体结构和各种类型的舾装件的钢铁表面处理与涂料的涂敷作业。从安全、健康、环保和高效的角度出发,水喷射表面处理技术和水性带锈涂料的应用是行业内最具发展前景的,若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应用到船舶的涂装作业中,将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工时、设备、经费,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73.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膜具有天然金刚石相拟的优异特性,预计会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金刚石膜生长技术-强流电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它结合了传统的热丝法和等离子体法各自的优点,成为一种具有较高生长速率,能够制备大面积均匀金刚石膜的技术,对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金刚石膜进行了喇曼、扫描电镜和X-Ray衍射分析,并对这项技术的优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张庆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8-108,107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及套损井不断增加等情况,并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水的相对渗透率的理论为基础,相应地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实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55℃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岩心驱油降压物理模拟实验,后续水驱驱替压力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生物体医用材料,特别是与血液相接触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要具有血液相容性。用溶胶——凝胶法可在316L不锈钢和NiT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TiO2薄膜,从而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经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膜进行表面改性的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的动态凝血时间延长,溶血率下降,说明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膜可提高金属植入物的血液相容性,且符合生物植入材料的医学标准。  相似文献   

13.
牟一平  刘俊涛 《科技通报》1996,12(6):321-323
本实验运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技术直接测定了鼠胆道梗阻前后肝、肾细胞内的胆汁酸活度。结果表明,胆道梗阻2周,肝、肾细胞内胆汁酸活度明显升高,其中肝细胞内达5.46mmol/L,肾细胞内达0.37mmol/L,已达到或接近体外膜损害浓度,提示胆汁酸可能是梗阻性黄疸引起肝、肾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管理》2009,(4):F0004-F0004
<正>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始建于1982年,主要从事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的轻质高强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新型金属材料及表面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晶体材料制备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15.
金祥凤  周淑琴 《复印》1996,(2):24-26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光衰表面电位仪和用该仪器测量了酞菁感光膜的光度表面电位曲线,得到了以金属X-型酞菁为载流子产生材料(CGM)的感光膜的残余电位为42V,暗衰为90,3%和感光灵敏度10erg/cm^2,这一组数值与同一试样的日本产的SP-428型静电子分析仪所测得的数据相似,说明作者研制的光衰表面电位仪具有灵敏度高,性能可靠,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5):385-388
制备出仿壁虎脚底结构的纳米管膜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江雷课题组利用一种简单的模板覆盖法制备了超疏水性阵列聚苯乙烯(PS)纳米管膜。研究表明,水滴在这种膜表面具有很大的粘附力,即使翻转或倒置表面水滴也不会滚落。该研究结果是受到壁虎脚底大量纳米结构刚毛产生高粘附力的启发而得到的。研究人员还首次利用高敏感性的微电力学天平测量水滴与膜之间的粘附力。这种具有高粘附力的阵列PS纳米管膜在结构与性能上都类似于壁虎的脚底,它可以在微量水滴从超疏水表面到普通亲水表面的传输上起到“机械手”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相似文献   

17.
张瑞莹  付晓刚  阮章顺  冯伟 《科技风》2023,(17):149-151
针对在管内壁这种狭长空间内表面制备金属涂层方法有限、难度增加,本文对适合这种空间的电镀法、电沉积法、包埋渗法、金属有机气相沉积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从工艺成熟度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电镀法在改进工艺设计,包埋渗法降低制备温度后,有希望进行应用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79-179
兰州化学物理所张招柱和刘维民研究组,利用简便、经济、实用的复合有机涂层材料制备方法于铝、铜、钢等金属材料表面,构筑出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功能涂层材料.解决了超疏水涂层材料在工程应用中构筑方法复杂、工程实用困难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蒙脱石与Nafion制备了阳离子染料中性红化学修饰电极。两种CME在支持电解质溶液中有相似的循环伏安行为,蒙脱石CME的峰电流随膜厚增加而增加,而NafionCME的峰电流随膜厚增加有所降低,阳离子染料在蒙脱石膜内的扩散系数比在Nafion膜中的扩散系数大一个数量级,阴离子电活性物以及不同的制备方法对两种CME的电化学响应有不同的影响,两种CME在性质上的差异反映了两种膜的微结构与通透性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表面很容易生成一层氧化膜,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但是氧化膜是非晶的,这样就让铝物品本身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另外,这种氧化膜多孔,不均匀,抗腐蚀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碰到沾污等问题。采用高锰酸盐、钼酸盐作为铝合金的氧化膜,研究铝合金化学转化氧化膜的处理工艺,对铝合金表面的制备工艺有很大的帮助。高锰酸钾、钼酸盐可以在铝合金表面形成耐腐蚀的氧化膜。针对转化模的综合性能进行研究,对钼酸盐化学转化成膜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