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书是思想文化的承载物,只有图书." 走出去"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才能走出去,才能真正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了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近几年,国家从政策层面到资金资助,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格局.而且." 走出去"的战略在不断深化,形式与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话说中国》、《中国读本》、《中国文化读本》等图书,以“中国”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宏观思路,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这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通过多种媒体以及创意活动,让中国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2007年一个以“中国元素”命名的网站,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刘玲武 《出版科学》2010,18(4):111-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走出去”出版战略重点强调的是出版内容的“走出去”,即通过大力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带动中国文化创新,推动发展,促进“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图书出版“走出去”成为促进我国与丝路国家相联系的文化桥梁.少儿图书因为文化壁垒较小的特质,成为出版业“走出去”新的增长点.笔者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少儿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并从加强少儿版权国际合作、增加高品质原创内容资源和资本“走出去”等方面阐述了少儿出版“走出去”的可行性方式.少儿出版“走出去”推动了我国及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旦  李烨 《出版参考》2016,(10):2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阅读中国图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据美国鲍克公司(Bowker)书目数据库报告,1978年到2014年年间,世界各国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有59275种,这近6万种图书分别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图书正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吴迪 《出版参考》2018,(4):29-32
本文通过分析2015-2017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版权输出奖励计划等四个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走出去”工程中获得资助奖励的艺术图书项目,从一个侧面归纳出我国艺术图书“走出去”的现状、特点,对目前艺术图书“走出去”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对艺术图书“走出去”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探索性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向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迈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图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出版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等方式创建了一系列海外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作为一国文化最主要载体的图书产品为例,借助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及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版图上,对外汉语教学、文学是走出去卓有成效的门类,就连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气功、中医药等领域的图书也是走出去的重要板块。而童书"走出去"的潜力却远未得到有效挖掘。中国有3亿多儿童,拥有一个巨大的儿童图书市场,理应成为世界少儿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主力军。但实际上,中国童书"走出去"的效果不甚理想,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和海外影响的扩大,中国图书和文化“走出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中国出版人应加强“走出去”选题策划,加强对西方读者心理的了解,提高文化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加快推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和融合,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老王盼望中国出版人能够近早从埋头跟随时尚文化、为庸俗的东西推波助澜、跟在时尚传媒的屁股后面数小钱的迷糊状态中彻底清醒,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文化使命,出版更多的精品图书,更好地推进中国图书"走出去",中国的出版业才能真正地在世界上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回望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走过的十年历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出版社的努力下,我国图书对外输出的成绩每年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近些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版权交易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说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翻译人才匮乏、原创内容落后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成绩中清楚地看到十年前种下的小树现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细数十年来“走出去”的成绩,我们会猛然发现既有我国出版集团海外并购的壮举事例,也有像莫言、麦家等名家之作红遍全球发行多个语种的骄人战绩。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品牌的塑造建设。笔者一直认为在“走出去”工作中,文化品牌的塑造必须从图书内容抓起,有了良好的图书品牌才能升华为文化品牌,才能最终代表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高建红 《出版广角》2016,(17):32-35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资金支持下,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随着版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对优秀的版权经理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我国必须加强对版贸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版权经理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让更多的中国优秀图书走出国门,是中国出版人的理想和追求。近几年,特别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走出去"一号文件出台后,许多出版社都加大了力度开发和策划走出去的选题,许多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翻译  相似文献   

20.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