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活动目标:1.欣赏面具夸张的形象,能大胆地进行夸张的绘画,体验画脸的乐趣。2.在观察、模仿、描述、创作的过程中,理解作品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充分感受画面幽默、风趣的特点。3.能够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准备: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的面具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谈话,丰富幼儿相关经验。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布置一个迪斯尼乐园。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梦》,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 2.鼓励幼儿运用自己领会的美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所喜爱的人。 活动准备 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挂图《梦》,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美术领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以欣赏为主,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培养审美愉悦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用情感去体验,享受作品带来的愉悦感受。于是,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挖掘作品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欣赏,加深对事物的审美体验成为我们思考和研讨的重点。为此,我们展开了专门的教研活动,选取大班《建构式教材》下册毕加索的作品《梦》,组织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董娟 《广西教育》2013,(9):64-64,88
小班美术活动《圆点娃娃找朋友》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小班美术活动《圆点娃娃找朋友》活动目标:1.学习用直线连点画出不规则图形。2.练习均匀涂色,注意颜色搭配。3.大胆涂鸦,快乐想象,体验集体作画的快乐。活动准备:1.调色盆、彩色颜料、画笔、水桶、抹布。2.录音机、背景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集体拉手跳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认识红、黄、蓝的基础上感受颜色的美. 2.通过欣赏、做动作,丰富幼儿的颜色体验. 3.快乐涂鸦,增加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体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习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通过这一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感知和发现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美,从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美感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可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然地呈现出艺术作品,并把美术欣赏…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的: 1.感受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作品的风格、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感受色彩相溶的奇妙变化. 3.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刺激,体验玩色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油画棒,各色水粉、白纸、塑料小瓶若干;节奏感强和舒缓的音乐;波洛克作品和其它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欣赏作品,我去感受. 欣赏《形式的自由》、《作品13号》、《薰衣草之雾》,请幼儿谈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画家用了哪些颜色?你认为画家是怎样画的,用了哪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7):165-166
烙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是用烙铁在物品上烫出烙痕作画,它的创作具有浓厚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如何让幼儿欣赏感知烙画作品及其创作呢?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爆绘作品恰巧与烙画的创作方法类似,都是火烧痕迹形成的作品。运用"仙女棒"自由创作泉州古城榕树的不同姿态,不仅能让幼儿在别样、趣味的绘画中感受榕树包容、有力、温暖的乡情,还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烙画的魅力。如何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烙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仙女棒"替代"烙铁"作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美术欣赏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既能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又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产生创造的欲望。作为一种视觉心理活动,美术欣赏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志的过程。我国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此揭示了量的积累与质的把握、认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佐证了"见多识广"这一俗话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验策略。审美体验是美术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审美欣赏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为幼儿美术创造性发展积累经验。1.选择欣赏的作晶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中外经典作品、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山水风景画、静物素描作品、不同风格流派作品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商标广告,卡通图片;还可以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儿童美术作品等。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孩子的语言、动作、思维,让幼儿与作品对话,注重从美的形态和法则引导幼儿去感受,进一步理解作品,丰富其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39):149-150
生活化材料顾名思义源于生活,让幼儿在生活化中开心地"动"起来,感受生活的美,真正地融入生活,感受美,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生活化的材料多种多样,具备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以一种生活化材料作为想象创作的载体,通过先认知后创作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先观察其外形特征大胆想象,接着认识其他辅助物,并尝试用辅助物进行装饰,而后分享作品梳理创作经验。幼儿美术活动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的想象创作,习得借形想象的基本经验,感受创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结合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各种不同的线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2.了解米罗的画,体会名画所特有的艺术特色。3.初步尝试用线条和色块组合创作,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活动准备:彩带入手一条、画板、水粉笔、水粉颜料、欣赏范例(米罗的画)、创作用纸。  相似文献   

13.
吴佩佩 《考试周刊》2014,(39):189-190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要做好幼儿欣赏活动的准备工作,多角度开展欣赏教学,从小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标:1.欣赏孔雀,感受孔雀色彩的美,启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2.运用七彩纸泥装饰孔雀,学习粘贴的技能技巧,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在《照照镜子里的我》美术活动中.通过教师创设欣赏环境→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各种表情→自照镜子等多种形式的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知经验。在情感的驱动下,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大胆地描绘出镜子里的自己。以下是几幅小朋友的作品,让我们来看一看,幼儿是怎样表达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杨瑞萍 《学子》2015,(6):71
《纲要》提出的艺术领域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情境对孩子来说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除了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它改变了教师单一示范  相似文献   

17.
第一层次:画脸谱 活动目的: 1.欣赏脸谱的色彩美。 2.会用对称的方法画京剧脸谱。 3.随音乐自由表演,体验当京剧演员的乐趣。 活动准备: 供幼儿欣赏的脸谱若干张。椭圆形卡纸、彩笔、松紧带。录音磁带《月色美》。 活动过程: 1.出示脸谱,引导幼儿有序欣赏。 2.引导幼儿了解脸谱的含义和颜色特征。 3.引导幼儿观察脸谱特点(夸张和对称),鼓励幼儿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脸谱。  相似文献   

18.
刘涵 《教育导刊》2016,(4):40-42
设计意图本活动源于幼儿无意间将墨汁滴入水中后对水面出现的奇特纹理变化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以作品欣赏、水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受水与墨的变化美感,再到认识富有特色的水墨工具材料和创作方法,能自然地将幼儿带入水墨画欣赏与创作的审美情境中。本次美术活动尝试对传统幼儿水墨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融入本土文化资源——岭南建筑文化代表之一"西关大屋",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在掌握新的水墨  相似文献   

19.
冯雅静 《早期教育》2012,(12):51-53
美术欣赏是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画面欣赏和故事欣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艺术作品。本文从多通道促进幼儿审美感知、游戏体验激发幼儿审美想象、多元表现鼓励幼儿审美创造三方面探索幼儿美术欣赏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让幼儿在多元感受、多元体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产生多元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创意美术活动回归幼儿真实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创作美、欣赏美,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生活化场景,准备一些生活化材料,共同制作富含生活化内容的作品,用生活的美感染幼儿,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获得艺术智慧的成长、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