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深入地研究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讨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最后,从教育观念的转变、管理上的支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完善等方面研究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理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探索。指出其人才培养要使职业性与教育性相融合,立足于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纵横协同的课程体系,强化产学研结合,构建与企业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以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和企业实际情况相融合,是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模块设计以及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并对地方本科高校与地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要实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本文探讨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上的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如何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确保产学研深度融合,最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在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实践中,坚持以评促建、内涵发展,不断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以"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为支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以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精实课程制度和本科生助研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对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化视角,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以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差距模型为框架,考察了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差距背后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标准供给与实际产业标准需求的结构不匹配是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差距的根本原因;基于发现本文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高等教育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大湾区深度融合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必须大力推广“产学研”创新模式,实现“官产学”之间的三重螺旋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几大问题,如办学定位模糊,大学制度缺失,教学管理制度陈旧,产学研合作粗浅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入手,从现代教学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产学研"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情况。重点论述了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从教学与实践机制的改革完善和学院与企业及市场合作平台搭建两方面着手,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人才的国际流动,同时也导致人才标准的国际化。中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需求深度结合,依托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现实,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国内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国际化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国际化等方面来构建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促进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