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悦 《文教资料》2011,(36):243-247
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向更加完美。本文列举其代表作《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意逆志”探讨其中“愁而非愁”和“乐而非乐”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书信的往来,信息的传递,也寄托着文人思乡的情绪。在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两首词中也出现了“雁”这一意象,传达出女词人独特的细腻的情思。  相似文献   

3.
朱静娟 《考试周刊》2011,(86):62-62
创新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朱广潜,《论美》) 不作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国际上已达成共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 《红楼梦》里的诗词,是《红楼梦》这一“国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艺术性并不逊色于唐宋诗词,是可以与之媲美的。本文不准备论及诸如创作方法等属于艺术成就方面的问题,只是就古典诗词中传统的表现手段,诸如用典寄情等在《红楼梦》诗词中的运用,作一初浅的论述,亦算是抛砖引玉。 用典 用典或称用事,是指借用过去的事,来说明自己当前的感情。古典诗词往往用这种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宏阔其内容,使诗词的蕴意深厚隽永、耐人寻味。 《红楼梦》许多诗词的用典巧妙灵活独具匠心,往往把典成为诗词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在意境中,突出抒情人的性格。林黛玉《题帕诗三首·其三》中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两句。“湘江旧迹”,是传说中尧之二女、舜之  相似文献   

5.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晚清《申报》刊载大量花谱题赠及文人题妓诗词的特点和原因。认为当时品题青楼的诗词借助《申报》广为流传,经文士相互唱和,形成青楼品题风尚,表现了当时上海的冶游之盛。品题青楼不仅是文人风流才情的表现,也使他们利用上海新兴媒介结成文化交游群体,从而营造出具有申江特色的文人生存情态。于《申报》上品题青楼是晚清上海洋场才子的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备考指导】 近几年来,高考题型不断翻新,拟写创意广告词就成了一道时尚新 题。这当然与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时代有关。除非你不看报刊、 电视等,否则只要一打开报刊、电视等,各种广告和广告词就会使你避 之不及。当然,这些广告词也不都是全无用的“垃圾”,有的广告词创  相似文献   

8.
有的老师在讲授杜甫的《望岳》时,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诸语引导内容的赏析,当为一处失误。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说仅属律诗,而《望岳》是一首古诗,借以分析诗作,实有不妥。律诗由古诗发展而来,两者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可不慎加区别。谨此,本文即就律诗与古诗的区别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发现《西游记》有不止一首诗词出自元代全真教诗词集《鸣鹤余音》,故对后者与《西》书创作的关系应予注意。从《余音》内容看,它是元代全真人士把自己的教义“嫁接”到“唐僧取经”故事框架上的诗词工具书之一,构成了《西》书创作的一个美学背景。以此为基本前提考虑,由于元代著名文人虞集“学道”诗词是《余音》重点收录对象且虞也曾为它写序,也由于虞集与全真道士的密切关系和对后者遭遇焚经厄运的同情,更由于序文所涉及人物在《余音》中可寻端倪以及时限合理等原因,虞撰全真教《西游记》稿本之序,虽所持“丘处机作者说”不可信,但它对全真教《西游记》书稿创作主旨的揭示应当可信。  相似文献   

10.
红学史话(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咏派的眼光和题红诗的价值题咏派同评点派和索隐派一样,是“旧红学”中的一个主要派别。题咏之作出来已久,也不为《红楼梦》所独有,但《红楼梦》问世之后,由于它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惊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的题咏者是其它古典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的。一粟所编《红楼梦卷》收录了七十余家题咏《红楼梦》的诗、词、赋、赞近千首,为数已经相当可观,但据说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把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专著、诗词等等的  相似文献   

11.
自查·自读·自悟——古诗教学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时代浮沉、大浪淘沙,无数好诗词沉淀为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成为文人骚客反复吟诵之作,更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附录中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就体现了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的特点。要实现新大纲中古诗教  相似文献   

12.
综卷的命题出现了一个新趋势:第48题(历史选作题,属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般不在《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中命制,随便命制一些平常的材料解析题,实际上是貌似选修的非选修题。说貌似选修,是因为人物模块的试题就命制一个“考试范围”以外的“人物”,如,2010年的人物是“曹操”,2011的人物是“钱玄同”.2012...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诗词抄》(周艾文、于听编订、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诗词抄》)于一九八一年初发行后,听说争购一空。这在目前诗歌似乎有些“滞销”的情况下,还是颇为难得的。这本《诗词抄》,是迄今搜集郁氏诗词最为完备的一个本子。它于旧体诗词五百多首外,还收录了部分断句、联语和歌词。对了解作者的“全人”和诗作的全貌,还是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仿拟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有意模拟某种既成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方法,积极的仿拟大都能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鲁迅先生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几首仿拟诗,取旧翻新,寓庄于谐,幽默泼辣。《我的失恋》写于1924年,副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拟古”,即仿拟古人,指东汉诗人张衡,他的《思愁诗》共四首,形式相近。姑以第一首为例:  相似文献   

15.
说到“封闭题”,许多老师总以为那是旧教材才有的事,其实,新教材也不乏有许多“封闭题”。在一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填()里的未知数》一节课时,教者就对第71页的第3道封闭题实行了拆封。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悉。”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在教学诗同时,我们也应细心体味诗人炼字的用意所在,要结合诗词形象思维的艺术创作规律,咀嚼“诗眼”。有些字看上去倒也平常,但一经诗人洗炼的安排,就有特殊而深刻地表现力;有的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有的字创造了浓郁的意境;有的字点染了艳丽的色彩;有的字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有的字具有重迭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有的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教师应抓住这些富有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文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出身于农村,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很多。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节气与农事的诗词非常多。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最优秀的篇章--《七月》。诗中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书愤》诗的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课下注释为“悲愤”。笔者认为此注不妥,而应解释为“豪情”或“豪气”。首先,教材之所以会作如此解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诗题“书愤”的影响。阅读诗词,固然要注意题目,但诗词内容如何照应题目,则必须具体分析。其实,题目中的“忧愤”、“愤激”之情,并非指诗中的“气”,而是通过首联与颈联的对比来表达的。本诗中“中原北望气如山”承前句,写出了当年的“天真幼稚”,即“当年我北望中原,看到大片河山被敌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豪情油然而生”。它与颈联“塞上长…  相似文献   

19.
由全国七所重点大学和上海《萌芽》杂志社主编的《新概念作文》以特有的姿态和风格,向传统的机械的应试作文进行了挑战,它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打破了旧的传统观念,旧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改中可谓大胆的尝试,使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新的思路,恰恰把我们从以往的教学桎梏中解放了出来。用“旧股”、“新八股”来评议高考作文,似乎还不够全面和科学,但《新概念作文》围绕新的创意和变革,不能不说给人以震耳发聩的作用。 笔者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由历年的高考作文题,无论“配图题”、“材料题”、“对话”等,也试图对…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高考试题是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有的人理解为“指向备考”。纵观1978年以来的十一次语文高考试题,作文题除1982年和今年是命题作文外,其余都是供料作文,而同是供料和命题作文,有的是一题一作,有的是一题两作,题型年年变化,供料次次翻新。于是乎不少人就在捕捉题型和罗网材料上大下功夫,东边来的材料“很重要”,西边来的题型“很新颖”,平日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