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弘扬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是国民科学素质的内核,是抵制迷信愚昧和伪科学的有力武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动力.文章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即执着的求真精神,严谨的求实精神,理性的求异精神,进取的创新精神,互助的合作精神和激励的宽容精神;分析了造成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营造舆论氛围、创新科普理念、构建科学教育体系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弘扬与普及科学精神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凡 《科协论坛》2004,19(4):41-44
什么是科学精神?近来理论界多有讨论。人民日报任仲平章提出一种概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敬业的献身精神。科技导报上蔡德诚的章把它概括为五个要素: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光明日报上庞跃辉章把科学精神定义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自觉崇尚科学的精神状态。从  相似文献   

3.
创新文化、科学精神与城市技术人才吸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伦蕊 《科学学研究》2009,27(2):170-175
 城市独特的创新文化是其吸聚技术人才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沪、穗两市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因素对城市的技术人才吸聚能力并不具有充分的解释力,而城市创新文化对技术人才的流动和聚集发挥了引致作用,形成了一种人才集聚的自组织机制。通过深入考察沪、穗两市创新文化的现实特色及其历史渊源,本文发现,海派文化能够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异质文化和新事物,因而成功实现了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而由来已久的弱包容性文化特质使得岭南文化既没有强烈的儒家人文文化作背景,又未能在开放契机中充分吸纳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中的价值理性。相比之下,海派创新文化更重视基础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方面,具有自由探索的纯科学倾向;而岭南创新文化则更重视实用技术和科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功利化的倾向。正是城市文化品格的不同导致沪、穗人才创新模式与流动向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科学精神内涵的6要素:科学认识论的精神;求真务实,反对邪说的精神;理性怀疑,实践验证的精神;民主平权的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并提出如何发扬科学精神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科学共同体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合乎科学自身目的性的秩序、规范和价值的总和。 科学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其最基本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即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平等精神和协作精神。 (一)求真精神。 追求真理是科学的精神起点。在科学共同体看来,追求真理是科学家唯一的真正使命。求真本身就是目的,一切利害的算计都可能导致歪曲真理。这种超越现实利害以追求真理的纯粹求知精神,是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对科学精神进行讨论,归纳出科学精神的7种具体表现: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平等包容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拼搏奉献精神。虽然说每个人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具有独立性,并且形成过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个体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以及所想经过内化并凝结而成的。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这个培养怀疑精神、实证精神的科技馆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科学怀疑精神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怀疑是科学创新的先导,科学怀疑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爱因斯坦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怀疑有三种境界:敢于怀疑经典与权威,善于怀疑自己,允许别人怀疑自己。三种境界的递进提升表明科学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时增进,也表明科学家创新能力的不断积聚。科学怀疑不是否定一切,而是要在怀疑批判与继承、怀疑自己与自信、允许他人怀疑自己与坚持真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民科学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科学素质包括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把握,更体现了对科学精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献身精神,以及辩证的、开放的、多维的思维方式。我们简单地理解国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张艺伟  黄楠 《科教文汇》2011,(34):199-200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他是一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创新的力量来源于科学研究与知识更新,科技创新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后者中的人文环境指的就是对待科学的精神和对科学价值的认识,统称为影响科技创新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锡荣  胡小娟  柯俊 《软科学》2016,(1):129-134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框架,在CNKI中对创新文化相关论文进行了文献编码分析,据此构建出由个体创新精神、团队创新精神和社会创新氛围所构成的创新文化概念体系。其中,个体创新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创新活动的态度,具体包括冒险精神、求新求变精神、个体精神、怀疑精神四要素;团队创新精神是人们对于联合创新和复杂创新的态度,具体包括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三要素;社会创新氛围是人们对待他人从事创新活动的态度,具体包括尚贤文化、包容文化、诚信文化、平等文化四要素。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创新实践的智慧和经验,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建党精神求真、担当、斗争、忠诚的品质为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启示,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的价值选择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师资支持、教学话语支持、文化环境支持和实践养成支持是高效、精准地以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科学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及科学精神的内涵,讲述了科学精神的五大特征:永不懈怠的探索、激情澎湃的创新、执着追求的求真、互利共赢的合作和毫无私利的奉献,给出了科学精神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发展创新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培育创新文化的条件和措施,包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培植创业;支持胃险,侧重个性;团队合作,共同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典论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京 《科教文汇》2008,(2):145-145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发展创新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培育创新文化的条件和措施,包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培植创业;支持胃险,侧重个性;团队合作,共同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典论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Z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对我国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藏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要结合西藏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通过科学无神论学习教育,学会辨证地认识宗教两面性作用,以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培育勇于探索的胆识和气魄,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以培养开拓创新精神;通过转变封闭性思维为独立开放性思维,破除成见,消除对权威的迷信,以培养怀疑批判精神;通过确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弘扬"老西藏"精神,学会合作奉献,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不断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在新形势下,广泛开展理论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切实打造创新型社会,进一步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活力的具体路径。而要真正实现理论创新,首先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创新的主体。马克思深刻阐述了作为理论创新主体,首先应具有三种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无私无畏精神和务实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19.
科技管理,是一类职业,也是一门学问。党和政府都在倡导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正在呼唤着具有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民主精神的优秀科技管理专家。  相似文献   

20.
美国贝尔实验室是近现代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科技研发实验室,它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人才辈出.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文章探讨了贝尔实验室的软环境即科学文化环境,阐述了优秀的科学文化对企业科技研发创新的极大作用,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