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档案记忆观是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视角认识档案的性质与价值,设计档案工作的内容与机制,定位档案工作者的功能与角色[1]。作为档案记忆观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现,档案展览是提高公众档案意识的关键环节,也是个人与社会活动的记录缩影。《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多渠道开发档案资源,不断向社会推出精品力作和举办受公众欢迎的活动"[2]。在此背景下,通过充分发掘档案资源,举办档案展览活动,不仅成为档案机构面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档案文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人类记录方式的变革导致社会记忆形态的变化。影像技术的变革使人类进入了"纪录片的时代",社会记忆也呈现立体式、多层次的动态趋势。作为"记忆宫殿"的档案部门理应树立新的档案记忆观——影像档案记忆观,以全新的视角应对影像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设计和使用记录创造与记录保存工具的机会.电影档案作为兼具记忆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献遗产,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开展跨领域的“出圈”式建构与开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影档案相关数字人文项目现状的基础上,以西部电影集团为例,设计了基于数字人文的电影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框架,并从资源采集、数据加...  相似文献   

4.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忻  房小可  孙鸣蕾 《兰台世界》2021,(1):46-50,45
社会记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也是社会记忆的载体.从社会记忆构建理论、方法及应用三个方面全面剖析当前社会记忆构建的研究聚焦点,对我国社会记忆构建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记者:盛局长,您好!您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档案机构要大力彰显文化特色,实现向文化属性的回归。那么,您认为综合档案部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盛晓奇:档案作为特殊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记录传承载体,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和传统意义上的"资政工具",同时也是存储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7.
刘东斌 《档案》2015,(3):17-22
档案起源最初的动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记忆的需要,弥补人脑记忆贮存信息不能持久的缺陷,并没有其他的动因和意图。文件起源的动因是管理的需要。最初的档案是一种记忆工具。档案作为记忆工具,不仅记录着原始记忆,并且记录着其直接形成的全过程,以及其形成过程的全部信息,而且可以再现其记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形态,档案的保存和延传不仅具有社会记忆的传承功能,同时也潜含着社会记忆的传承机制.对此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功能转向机制,深化档案记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记忆的需要催生了记录行为,记录的控制选择了档案方式,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标本,文化的历史时空系于档案传承.如果从文化论,记忆是—种文化心理,记录是—种"写文化",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建构的"管理文化".鉴于档案记忆功能上的完善和文化使命上的自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恼工程".  相似文献   

10.
<正>"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档案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档案界的关注,由此,"口述档案"在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挽救文化遗产等方面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高校"口述档案"是高校发展史的生动再现,也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口述档案工作,对保存师生集体记忆、还原和补救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石  相似文献   

11.
王媛  者明伟  吴娜 《兰台世界》2016,(24):56-58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档案不仅是家庭文化的组成内容,也是社会档案、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昆明医科大学通过建立"昆医记忆——校友家庭档案网"实现了现代化网络家庭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民间档案共建共享、丰富社会文化、传承社会历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连星 《北京档案》2017,(12):30-32
档案是历史的承载者,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记录保存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社会记忆,并积淀为社会文化、凝聚成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职责.保存历史记忆,记录现实是对国家综合档案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打造"五位一体"档案馆、推动"三个体系"建设最直接的表现.近年来,朝阳区档案馆不断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在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多措并举,逐步加大档案的主动记录、社会征集与口述历史等工作的力度,为切实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记忆工程"是基于现今社会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城市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在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快速发展的同时,追溯城市历史,以照片、影像等方式还原城市面貌,突出本城市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的一项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程。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可以真实可靠的反应事物原貌,在档案中可以寻找到历史记忆,城市记忆建构的"重任"自然落到的各个城市的档案馆肩上。"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对转型期档案记忆的资本化进行了探视。将档案的经济功能/价值纳入社会记忆资本化的现实趋势中来考察,不仅可以深化对档案功能/价值内涵、时代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感知档案记忆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资本力量以及引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5,(Z3):150-15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家庭档案研究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家庭档案是社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家庭的状况,而且是社会的缩影,是真实反映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对档案事业来说,开展家庭建档服务是保存社会记忆、补充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档案部门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探索档案工作如何贴近生活和服务百姓、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有益尝试"。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家庭建档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人类记忆的载体,档案记录着个人的成长,家庭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档案却默默地为我们保留了岁月菁华,铭刻了时光印痕。为反映档案与历史、社会、个人的广泛联系,不断提升社会档案意识,《上海档案》特举办"岁月留痕·档案见证"征文活动。征文要求:1、从具体事例人手,突出体现档案记录历史、见证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的记录过程——五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档案不仅记录着原始记录,而且记录着其形成的全部过程,而文件不具备这种功能.这也是档案与文件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档案是原始记录,是从活动开始的那一瞬间记录其形成过程的;二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并可再现其记录的全部过程;三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的功能可以合理地解释"科技档案更改"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9,(Z1):105-106
<正>档案因其记录社会活动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而担当起"社会记忆"的重任。档案记忆观是从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产生新的认识。档案记忆观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角度,即用记忆的角度看待档案。本文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对广播电视档案及其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思考,以期促进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和提升广播电视档案价值。一、档案记忆观的内涵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的一种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用于记录社会历史的手段是多元的,但相比于其他手段而言,档案对于社会活动的记录具有完备性、客观性和稳定性等诸多特性,因而别无选择地担当起“社会记忆”的重任。档案不仅是产生它的政府的共同记忆,而且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档案作为人类文化历史遗产,是知识的存储器与知识咨询和转换的中介,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档案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具有能够确保一个国家的阶级意识得以实现、能够满足人们研究历史的学术需要、能够满足人们追溯过去寻根探源的情感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实现自治主体建构的民…  相似文献   

20.
任汉中 《档案管理》2020,(2):114-114
记忆本是人的生理机能。在人类进入社会生活之后,大脑记忆已经难以承担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记忆内容,因此,人类创制了档案。档案不仅在记忆容量、持久、保真、准确、传承等方面极大地强化了人类记忆功能,同时也使记忆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尽管档案一直以“记忆”的功能而存在,但人们对于档案的“记忆”功能的认识还比较晚,直到第十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后,档案学领域才开始出现“社会记忆”的研究,而在档案实际工作中,“记忆”这一理念并未真正体现到工作环节中,以至于出现档案工作目标随现实需要而飘移,或重心不稳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