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基。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良师。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其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母亲的性格、脾气、爱好等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常言道,一位母亲会影响一个家庭的三代人。优秀的母亲,会让整个家庭充满爱与温馨。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父亲的作用却很少被人所知,甚至被忽略.通过父亲教育对子女成长的作用的论述,使人们认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让父亲能真正肩负起其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担负者中,父亲角色严重缺位。只有母爱和父爱完美地结合,才能使孩子在刚柔并济、和谐完美的环境中成长。国家、学校、家庭应共同行动,帮助父亲角色回归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4.
汪瑜 《今日教育》2006,(9):34-35,37
父爱缺失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Wallerstein指出,对于男孩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亲倾向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父亲缺失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儿童缺失来自父亲的影响,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中,母亲还要扮演贤妻的角色,与父亲的关系要融洽、和睦,要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母亲不仅是孩子的母亲,也是丈夫的妻子。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身份而得以进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孩子的眼中,称职的妻子会与合格的妈妈一样有威信,母亲可以通过妻子的角色和与父亲的关系间接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做一名好母亲是不够的,还要做一名好妻子。作为母亲扮演妻子的角色时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首先需要探讨的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夫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父亲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英国一位父亲角色研究专家、心理学教授Charlie Lewis说:爸爸们将扩展孩子安全限度看作了他们的特权,他们特有的语言、游戏方式等行为,鼓励孩子在安逸范围之外继续探索世界……然而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由母亲负责,幼儿园也以女教师为主,过度的女性化教育致使阳刚教育缺失,直接  相似文献   

7.
教育子女是一件大的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母亲担任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母亲素质的高低 ,将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每一个即将成为母亲和已经成为母亲的人 ,“上岗”前 ,都应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 ,补上作为父母角色的培训课。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智慧型母亲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49):171-173
父亲角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同角色扮演对儿童、家庭及社会会产生不同影响。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存在"缺席"与"在位"、"集体"与"个人"、"陪伴"与"管教"的差异,"父权"观念、父亲自身角色意识、母亲态度及他人看法、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不同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扮演各有优势所在,要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9.
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家庭背景也是影响儿童阅读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1]有研究表明,在家庭因素中,亲子文化活动对儿童的初始阅读起了最重要的作用.[2],亲子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亲子分享阅读.所谓亲子分享阅读(Parent-child shared-book reading)特指家庭情景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一种亲子阅读活动.在传统的研究中,探讨父母在这种亲子分享阅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时,通常将父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或者主要探讨母亲),但现实是父亲拥有着区别于母亲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这些差异在儿童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作用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论述父亲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产生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以期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中父亲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亲与母亲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父亲视为养儿育女的局外人。虽然现在人们对父亲角色的重要性有所体验和了解,但仍没有付之于行动。文章从父亲角色研究的历史脉络、父亲角色对儿童一生的重要意义、父亲角色投入现状以及改善现状这四方面来阐述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成长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冯永刚 《中国德育》2007,2(1):93-94
在俄罗斯,母亲是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核心力量。如果家长教育孩子不成功,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首先是母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是俄罗斯早期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选取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为研究被试,考察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学业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父母学历较低,教育方式受限;母亲角色突出,父亲角色缺失;注重物质投入,缺乏精神关怀;教育期望较高,教育投入较低.基于此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庄保雷 《教书育人》2014,(12):71-71
案例背景:“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6,(12):50-51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然而,做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这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而每一位做父亲、母亲的,却都只能分散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意愿,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16.
随着80后逐渐组建家庭,开始生儿育女,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需要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父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和本人自身育儿经验的基础上解析80后父亲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论证父亲参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更加有益,父亲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认知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而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家庭教育中80后父亲角色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供依据,进而为完善父亲角色提供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语“养不教、父之过”,可现在,大多数家庭里教育孩子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人常说:“称职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于是,社会对母亲的要求不断在提高,却忘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就是一个天平,孩子处在父母的天平中间,哪头多了,哪头少了,孩子都会坐不稳。而现在的家庭里,孩子们接受到母亲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亲们越来越忙碌,在有些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所以,许多孩子完全在“女性环境”中长大。当孩子跨入青春期,母亲难于招架,父亲才不得不被动“出场”,因而,有的父亲就扮演着“打人机器”和“消防队”的…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着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教育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父亲母亲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父亲比母亲有更强的目的性。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该怎样做,需要些什么条件,是比较明了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2.父亲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