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高考招生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于中国高考改革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肯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却引发了学者们的担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改革中面临诸多公平性困境,如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政策欠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对高考的功利性追求等。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改革与出路需要政府、高校、普通高中学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强调要全力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在诚信制度体系作保障的前提下,综合素质评价的纳入,为高校招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标准。如何做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全面、公正,亦成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通过描述学生在校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9月北京市高一学生进入课改之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和作用因为没有先例可循,一直是学校和家长们关心的重点。此前,市教委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将在高三时作为高考录取依据向高校提供。有关负责人透露,综合素质评价将不会折合成分数计入高考总分,最终向高校提供的是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是多元的,它可为高校录取提供参考,而它最大的功能是为高校的"特招"和"自主招生"提供合理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要表现为“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四大困境”。实现高校在大规模招生中对综合素质评价“能用”“愿用”“会用”“敢用”,需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质量,扩大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空间;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控制招生录取工作成本;加强相关研究与探索,提升高校招生能力;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包容的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5.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中招生录取时困难重重:责任方遭遇评价指标科学性不够、操作困难,评价结果可靠性、公平性备受质疑的困境;使用方遭遇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有限的困境;管理方遭遇政策实施者偏离政策原本意图,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失衡、合法地位未确立的困境。为此,应转变传统考试评价观念,确立综合素质评价育人新理念;转换传统评价思路,基于学生的不同背景进行整体评价;明晰政策规定,让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招生录取“硬挂钩”;加快综合素质评价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对政策的解释宣传。  相似文献   

6.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录取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不明晰,定位不明确,科学性与公平性难保障,行为主体功能职责不清楚,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明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制定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明确高中与高校主体职责,构建高中与高校协作机制,加强招生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高校综合素质评价能力,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背景,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加强核心主体自律性建设,构建与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措施,有效推进高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涉及学生、高校、中学等主要相关者的核心利益。为深化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考试与招生的相互关系,探索科学测试学生学科性向、专业素养和专业潜质的有效方法,切实提升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的精细化水平。要着眼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坚持高校招生的科学、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学生、高校和中学的最大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评价,具有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与引导高中教育的双重价值。美国近年兴起的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使用电子交互平台,真实、全面、立体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展示学生进步过程和素养发展水平;它通过改变传统高中生成绩单做法,推动美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招生方式变革。借鉴美国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经验,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要明确其育人价值,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发挥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强综合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议高考改革新方案的综合素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虽然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录取是"软挂钩",但这一改革毕竟是多年来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高考迈出的"破冰"之旅,因此成为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并合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导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要求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理论上讲,综合素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并调动心理、社会等资源以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对其评估需要考察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综合素质划分为若干维度,并要求高中学校组织记录,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根据上海市综合评价改革九所试点高校以及上海纽约大学的录取实践发现,综合评价试点高校通过组织校测、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综合高考与学业考试成绩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一条综合评价招生的路子,并取得一定效果。为深化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提升招生能力,高校需在招生中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提高综合评价录取程序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为综合评价招生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在普通高中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存在一些现实隐患。为此,探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努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录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度"高考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讨会围绕考试招生制度主题,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在当今高考招生改革背景下,许多内容需要厘清和研讨,包括高校招生考试承载的功能,先行试点地区的经验和问题,新技术方法的运用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应在考试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上找到平衡点,以此引导基础教育的发展导向,引导教育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使高校招生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这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近日,《扬子晚报》以"高考改革要看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发现九成学生素质都打A"为题,将目光聚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据了解,在现行的高考录取政策中,学生高考成绩中已包含综合素质评价,但此项综评成绩由中学负责判定,虽然高考报名表上注明"凡得A等第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录,否则,视为无效"这一条,但实际90%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材.教法》2016,(10):95-100
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是我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但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体操作落实,无疑是一大难点。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试点省份的实施推进来看,评价素质的内隐与外显、评价指标的分解与合成、评价标准的模糊与精确以及评价结果的软参考与硬挂钩,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两难"。"两难"的困局不在于作出何种选择,而是何种选择都各有利弊,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7,(5):103-107
通过对首都北京以及两个2017年高考改革试点的城市上海,浙江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对比分析,发现两市一省均将思想品德评价放在首位,均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术能力与非学术能力的综合评价,均采用自我陈述这一质化评价手段以及写实记录方法,均把学生视作评价主体之一,评价结果均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但同时又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地位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对这些异同点剖析得出以下建议:政府要致力于将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实现"硬挂钩",自主招生的高校应成为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高中学校要探索特色化教育道路,学生及其家长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应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一时间,综合素质评价成为"网红",颇受关注。不少省、市、自治区都积极尝试如何在高考录取中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依据。在笔者看来,综合素质评价若要在高考录取中落地开花,需要突破三道难关。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教育改革确定了高考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如何科学、客观的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高中学校乃至学生的关注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模型构建、数理计算、综合分析等进行例证,探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连市普通高中的师生对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中的功能认识较高,希望与高考挂钩,建立保证公平公正的措施,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施正在弱化。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对综合素质评价概念认识不清,现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标准、管理制度以及社会支持和专业支撑,简化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未能在高校招生中有效使用。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议: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出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的有关政策,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就在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励学生成长,为高校招生过程中通过实例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质提供依据。"‘四元互动’激励性评价体系"通过案例自述、同伴互评、家长民主评价、同伴互评与教师当面评价相结合提高了评价的信度,已在实验校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