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政策、观念乃至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相结合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必须突破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的瓶颈,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中学校招生制度,健全考试招生改革相关配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大胆尝试。调查发现,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遭遇了不少困境,诸如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较为困难,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宣传不足,面试环节遭遇人情质疑,城乡学生录取比例明显失调,招生录取成本显著加大。为更有效地推进改革,需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坚持统一考试,逐步推进多元录取;注重特色发展,切实提升自主自律;逐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综合评价;正视城乡差异,合理设定招生比例。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的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中不断深入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在高中教学中,综合素质培养在高考面前"黯然神伤",导致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教学变革一直强调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考试多元录取的重要参考标准,以更好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三个层面探究如何在实际高中教学中实施高中综合素质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这些都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均衡与减负问题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6.
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五种招生录取方式。它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以统一招考为基本方式,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照。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有利于实现减负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有利于破解应试教育难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积极开展中考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方式等内容,形成了许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操作性强的经验和做法.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改革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深化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主要依据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高考招生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于中国高考改革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肯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却引发了学者们的担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改革中面临诸多公平性困境,如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政策欠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对高考的功利性追求等。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改革与出路需要政府、高校、普通高中学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使高校招生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这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近日,《扬子晚报》以"高考改革要看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发现九成学生素质都打A"为题,将目光聚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据了解,在现行的高考录取政策中,学生高考成绩中已包含综合素质评价,但此项综评成绩由中学负责判定,虽然高考报名表上注明"凡得A等第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录,否则,视为无效"这一条,但实际90%  相似文献   

10.
《学苑教育》2019,(9):6-6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北京将建立初中学业考试制度,将初中毕业考与高中招生考合二为一,并于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作为新高考政策的目标群体,其对改革新政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目标群体视角研究山东省新高考政策的认同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标群体对新高考政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有些方面的措施仍有待改进和调整,比如减负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人们对等级赋分的科学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等存在一些争议。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保持新高考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探索体制创新;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寻求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平衡;提高微观制度设计的专业化水平,优化等级赋分方式;规范具体评价标准,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我国1999—2021年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前期酝酿、初步探索、深入论证3个阶段,主要聚焦“综合素质”“普通高中”“高考改革”“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等热频关键词,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人们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在高校招生录取如何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上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加强学理研究,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诸多理论问题;拓展研究视角,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同时,聚焦高校招生“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突破点,实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耦合,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主要路径,有效规避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风险等。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当前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实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或措施,统一评价内容,兼顾学生的特殊情形;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调整不同评价的权重;适当细化评价结果,创新对评价结果的管理;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综合发展评价的作用,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高中教育在普及背景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样化本质认识不清、高中类型单一、政策指引不明、经费投入缺乏、综合高中规模小、招生困难、师资薄弱、学籍管理矛盾、未来出路受制约等现实困境。丰富高中选修课程、保障学生课程选择权、提升综合高中发展空间等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广东省作为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首批省份之一,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呈现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构想。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评价小组,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以写实性文字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电子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政策背景,通过对全国10660位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我国中职生升学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中职生具有很高的升学意愿,且以本科为主要期望学历;毕业班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中职生更可能选择升学;学生干部身份和学校生涯教育质量会影响中职生升学意愿;家庭对中职生升学与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但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普高生存在差异;对省域中职升学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促进学生升学,而对就业市场和本科招生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削弱中职生升学意愿。基于此,未来应从职教本科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考机制、央地项目设置、公共财政兜底、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优化中职升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异地中考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城市异地中考相关政策文件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求和等方法对异地中考政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60个城市的异地中考政策总体较为宽松,但区域差异明显;北京、天津、上海的异地中考政策限制条件较多;东部地区、华南地区的教育资源紧张,教育供需矛盾较大。要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异地中考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调整以户籍为限定条件的升学考试制度与录取制度,建立以学籍为基数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城市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去;三是加强流入与流出地教育政策之间的衔接,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升学与录取工作。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即中考)的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中考命题作为保证考试质量的第一关,它作为为考试这种特殊的测量活动制作工具的工作,对考试质量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举足轻重。为此,笔者针对目前中考命题不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张教育部门应提供或改进相应的公共服务,为促进中考命题更加公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