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2月20日~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来自主管部门领导、中央和地方媒体负责人、业界人士与新闻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这次论坛。与会代表就新一轮传媒改革及中国传媒未来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日至2日,"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旨在展示地方新闻、报刊、广电史志研究成果,为老、中、青三代新闻史研究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切磋学术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24日~27日 ,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走势”学术会议在湘潭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新华出版社、潇湘晨报社、华商杂志社等十几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和媒体的代表及国家社科规划办的领导与会 ,共同探讨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计。一、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大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研究员通过考察乌拉圭谈判文件的条款 ,认为WTO对我国传播业的走势存在直接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七十华诞之际,2007年10月13日至14日,"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这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  相似文献   

5.
曾祥敏  何琴 《现代传播》2007,(6):121-123
2007年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此次论坛的参与者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以及《北京青年报》、《中国汽车报》、《人民日报》等社会媒体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6.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年会于2008年12月21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召开.业界学界专家学者计百余人聚集一堂,研讨改革开放30年与党报、北京奥运会与传媒、汶川大地震与新闻改革等2008年中国新闻传媒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15日至16日,知名学者席勒(Dan Schiller)、默多克(Graham Murdock、米汉(Eileen R.Meehan)、斯帕克斯(Colin Sparks)、赵月枝以及卜卫、黄煜等,齐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参加新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理论国际研讨会,交流研究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批判理论的心得体会,商讨在中国推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理论学术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8.
艾红红 《现代传播》2005,(6):107-108
为促进各国华人新闻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的更好发展,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3日~2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联合举办。100多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学者出席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会议赞助人之一的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在致辞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出现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华文大报。事实上,在西方英文传媒与西方文明强力…  相似文献   

9.
李振 《青年记者》2007,(22):83-84
2007年7月26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1860新闻眼》联合全国19家媒体在南京结成了"情感新闻联盟"。这次结盟是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今剧烈的新闻竞争中,为了开拓自身发展空间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2月17日,笔者从央视十二套“中国法治报道”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规则监管均为真空“个性纹身”隐患重重》。新闻报道了我国文身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条有较强服务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新闻。但新闻字幕中屡屡打出的“纹身”两字却颇为  相似文献   

11.
安平 《今传媒》2007,(11):74-74
(本刊讯记者安平)传统文化的勃兴,为广告界提供了从传统文化角度探讨广告的契机。2007年10月20日,由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研究所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和陕西省广告协会协办的"中国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广告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管理机构的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告与传统文化、广告教育、陕西广告业现状等话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报人的文人论政精神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融合践行的历史脉络,指出两者在历史演进中的区隔与认同;认为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思考现实问题,是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径,当下中国的新闻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信仰面临多重考验,廓清中国报人的历史传统以及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对中国报人的影响,对于夯实和发展我国主流新闻观、树立新时期职业信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3日,"责任与荣誉"媒体融合与新兴媒体建设高层论坛(北京站)在京召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教授,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教授,中国媒体融合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王灿发教授,融媒体网CEO 王一鸣等众多来自新闻学界和传媒业界的嘉宾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4.
黄瑞 《新闻记者》2002,(6):45-48
大学在新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 ?4月23日 ,来自密苏里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新闻学院院长、系主任、教授以及国内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共50余人 ,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2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是由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汕头大学新闻信息传播系联合主办 ,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应邀参加并作了题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任务与展望》的演讲。…  相似文献   

15.
涂光晋 《现代传播》2006,1(1):30-33
本文认为中国新闻评论文体源流是源远流长的论说文,从"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到治"经世致用"之学,写"经世致用"之文,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不仅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也有着"文人论政"的理念与传统.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新闻评论厚重的精神与文化积淀,给今天的新闻评论以滋养,也给今天的新闻从业者乃至中国的知识界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学引进中国之初到新闻教育三十年后的反思,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关系为名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但同一话题下,主题各异.当前的新闻教育反思以传播学为对立面,其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对传播学的误读以及对新闻教育困境自身的误读.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并不只是美国主流传播学.新闻教育的困境也并不是其他,而是新闻的理想、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被符号化了.但是,新闻教育的反思也能够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4,(11):17-17
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5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1940年4月16日,中国青年记学会山东分会成立,推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为第一任会长。新中国成立之前,记节为“9月1日”,大众日报每年都用不同方式庆祝“九一”记节。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1月10日宣布,新闻集团将以近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福克斯娱乐集团18%的股份。由于此前已持有福克斯82%的股份,此举意味着新闻集团将完全掌握福克斯的所有权,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9.
“2003广播新闻高层论坛”11月11曰至16日在江苏省华西村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广播发展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论坛的宗旨是: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机制,拓展广播新闻发展空间。 本届论坛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江苏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率承办.江苏华西集团协办。论坛组织方的领导、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2日至14日,由2007"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组委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承办的2007年度"中国网络传播年会(2007 CHINA CMC Annul Convention)"与"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简称新新论坛)"在武汉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参会代表及港、澳、台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讨论、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围绕新媒体技术环境对传播学及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展开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