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基础科学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作为知识和技术的储备,既保证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供给科技成果,又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并促进社会进步。当前,世界各国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科技创新政策和治理日益"以任务为导向"。未来基础科学发展更要关注基础科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文章从社会需求出发,以人为关键要素,重点阐述生命健康、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变革性技术发展和提升基础科学能力的方法等4个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现状、难点,并根据"基础科学原理解读与探究系列展品展示关键技术研发"课题研究过程提炼基础科学类展品的特性及研发规律,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类展品展示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20世纪初,企业界进行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莹 《科学学研究》1994,12(4):18-22,31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的基石,是新生产力的起源.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后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然而,基础科学研究还面临许多问题:缺乏对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应有的长远认识,认为基础科学研究并不能给国家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基础科学研究投资强度不够;学科发展缺乏总体部署;研究队伍状况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经过分析,作者建议基础科学研究要走向世界,队伍要多而精,要抓紧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实行鼓励、奖励运行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切实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总体考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前苏联)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政策及其特点;从基础研究的战略、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基础研究科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础研究成果的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保障等方面对这些国家的基础研究政策进行了比较;从基础研究战略的选择、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改善投入结构、重视政府采购对基础研究的导向作用、关注基础研究成果的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讨论了发达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以66种力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引文分析法探索了力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力学引用的学科主要为基础科学,即基础科学是力学的基础,而引用力学的学科主要是工程技术学科,即力学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总体上讲,力学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层次结构中处于作为中介科学的技术科学层次,力学主体的学科性质属于技术科学。现代力学主体的技术科学性质,也证实了它具有技术科学的中介性与独立性、基础性与应用性、纵深性与广谱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李言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短板。近年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主要还是填补空白的多、验证性的多,开山架桥挖井的少,解决眼前问题和跟踪的多,真正关注十年以后我国成为科技强国后能引领世界的重大原创成果的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在全国尤其在西部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科学中心,特别是要尽快建设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创新中心和跨学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苏州大学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以"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为工作方针,实施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创新环境战略和卓越管理战略,促进我国基础科学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回顾了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60年的发展历程,从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大科学装置、培养优秀人才、创新科研项目资助模式、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阐述了我院基础科学研究对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列举了我院基础科学研究在若干研究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5,(5):73-73
根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将用于支持国家教委批准的国家理科(数、理、化、天、地、生、力、心理)、基础农学和基础医药学等基础科学的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开展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适当资助国家科委认定的特殊学科点和大科学工程的人才培养。项目执行期为五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基金制管理的优越性,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灾害基础科学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磊  罗云 《科学学研究》1998,16(2):24-31
本文从构建灾害基础科学出发,首次在诸项灾害基础科学及分支学科的概念、内涵、发展等方面作出探索,相信本文的工作对逐步完善中国的灾害基础科学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朱林 《中国科技纵横》2010,(5):266-266,271
近年来,国家在R&D方面投入的财力精力等不可谓不大,但收效却并不明显。归其原因,恰恰是由于我们在R&D活动中的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存在很大的一块短板。本文通过对基础科学研究外部环境及氛围的几点探讨,揭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部分现状。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坚持"鼓励探索、突出原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代基础科学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需求,结合我院基础科学研究的特点与任务,提出了我院基础研究中长期发展规划应关注的14个战略重点领域(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基础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是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源泉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1],也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技术的划时代发展。我国要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拥有充足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在我国科技资助计划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基础科学研究资助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进行了处室调整,特别设立了"人才处",专门负责"人才类项目",其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受理、评议与资助是人才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2011年该项目申请的具体情况,并由此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1 2011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的相关情况1.1 2011年资助计划  相似文献   

18.
基础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 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物质的组成结 构、物质的特性为宗旨的科学,一般认为,物质结构、 天体演化、生命起源是近代自然科学三大基础理论课 题,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命学则是 基础研究中的六大学科。基础科学研究本身虽然是涉及 自然界中最基本、最原始的科学,但它在实施西部大开 发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着西部地区 高新技术购产生和发展 从长远发展看,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关键还 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因素,加快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地 …  相似文献   

19.
基础科学组     
科学事关基础知识的广泛探索,而这种探索受到人们对其所生活世界的好奇心的驱使。求知欲是人类的天性,而通过基础研究为此作出贡献是人类的责任。基础科学即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资助这些基础科学确实是社会对未来可能做的最佳的投资。工业化国家目前的资助水平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0.3—0.4%,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更低。到1995年,合理的目标是把这项预算翻一番,并且期望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这方面的投资必定能够得到数倍的收益。今后向第三世界科学技术项目提供的开发资金,应该包括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独立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委党组的各项决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前瞻布局疫情防控基础科学研究,深入推进落实科学基金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调研谋划医学领域中长期暨"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及战略研究,扎扎实实做好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