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代君  廖莹驰  郭世新 《情报科学》2018,36(11):132-137
【目的/意义】探究不同信息视域环境下的协同信息行为,旨在丰富协同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为优化 跨学科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提供特定信息导航工具和放开人际资源构成了不同信息视域环 境,对35名实验者开展受控实验,收集协同信息行为数据,利用HMM(隐马尔科夫模型)方法分析协同信息行为的 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导航工具环境下,实验者协同信息行为模式从“人-人”式转变为“人-系统”式;放开人 际资源环境下,实验者协同信息行为模式由“主-主”式转变为“主-从”式。  相似文献   

2.
赵蓉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18,36(5):3-176
【目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内外各界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 果。对“一带一路”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并为相关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一定 的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 CNKI收录国内“一带一路”近五年的题录数据进行了分析, 利用可视化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来揭示该领域核心作者群、高被引论文、基金资助论文数量以及研究主题知识 源流演进等分布情况,全景扫描了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结果/结论】相关研究论文作者合 作态势良好,并已经出现了多个合著子群;已产生了具有高关注度和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关注的研究主题(热点)主 要包括七个方面;图情档领域“一带一路”研究还并未十分成熟,但其在图书馆、情报及档案事业中已取得了一定的 研究成果;基金项目覆盖面、论文产出分布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国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受学术界欢迎的一种综合创新的科研方法.各种资助机构越来越多地受理有关跨学科项目的申请.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资助机构和学术机构需要运用有效手段,对跨学科研究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以保证跨学科研究持续有序的展开.试图从过往的中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文献中,寻找阻碍跨学科评价顺利进行的各种障碍,以及消除这些障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由于能够反映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资源的流动方向为研究团队创造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现有文献缺乏社会资本对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知识管理理论和组织支持理论,将知识整合和领导支持引入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的研究中,分析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社会资本、关系社会资本和认知社会资本对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以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领导支持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社会资本影响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C9某研究型高校46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346名成员的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结构社会资本、关系社会资本和认知社会资本对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对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在结构社会资本和关系社会资本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认知社会资本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领导支持正向调节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跨学科研究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丰富了社会资本和团队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并为指导跨学科研究团队知识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美国综合性大学的科研团队研究提案的数据,研究考察了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组成因素与研究提案通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学科领域数对于研究提案的成功通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跨学科研究团队的任职部门数与研究提案的通过有负相关关系。同时在团队中,资深教授的参与对研究提案的通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助理教授的参与则对研究提案的通过有负面影响。该研究显示,跨学科团队科研课题的提出需要避免盲目追求跨学科的程度,而应当注重提高研究团队的相关经验和专注度。  相似文献   

6.
专利和论文是研究机构的重要科研产出。基于1995-2012年中国研究机构的非均衡面板数据,采用NB和ZINB计数模型以控制专利和论文存在“过度散布”和“过量零值”可能产生偏误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深入分析了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投入结构、改制对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生学历科技人员对我国研究所的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业务费和科研设备费对科技产出的影响非常有限;(2)改制对研究所的科技产出有重要影响。与未改制的研究所相比,科技型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论文产出相应减少,而NPR专注于基础研究,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合研究结论对研究所的科技资源优化及分类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毛荐其  孙静林  刘娜 《科研管理》2016,37(12):19-27
储能技术是指引人们走向绿色清洁低碳新未来的关键一环。为了全面了解并定位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方法,从多维度和长时间跨度的视角综合测度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能力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科学产出呈现显着增长;美国的科学产出与科学影响力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科学产出位居榜首,但其科学影响力却相对不足;美国一直占据跨国家/地区科学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逐渐成为合作网络的重要成员;“相变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储能材料”等是储能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8.
吴昌南  张云 《科研管理》2020,41(8):258-267
“大学扩招”会使人才培养投入增加而挤占大学对科研的投入,进而抑制大学的科研创新效率吗?本文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大学扩招”的创新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大学扩招”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这是因为“大学扩招”同时引起了师资队伍规模的壮大和师资质量的提升,并使国家增加了科研经费投入,进而提升了创新效率。有鉴于此,为充分发挥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继续保持大学招生规模的均衡增长,以扩招壮大教师队伍规模和提升教师质量,同时继续增加大学科研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9.
如何选择具有跨学科合作基础的团队进行培育,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来研究跨学科团队的跨学科度以及合作度,用以判断团队的合作基础以及合作潜力,可以为评价跨学科团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技论文和资助项目为主要资料,对2011年以来国际上发表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以及美国SciSIP计划、日本SciREX计划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科技管理与政策”相关的规划布局和资助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揭示国际和我国科技政策学的研究态势。美国科技政策“学”强调“科学基础”,主要侧重于服务政府部门的科技政策制定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日本则倾向“学科建设”,包括国家重要政策议题的专题研究(任务导向研究),针对科技政策学术共同体的课题资助(自由申请研究),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的科技政策学,建议同时借鉴日本学科建设的思路以及美国协调各政府部门政策过程的思路;建议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考虑设置“科技政策研究”专项资助渠道与多元资助机制;建议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建议建立政策研究界和决策者之间的建制性交流研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孙蓓蓓  黄颖 《科研管理》2020,41(7):279-288
 面对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近年来,交叉科学研究日益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叉科学?如何测度交叉科学?如何衡量交叉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本文从交叉科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围绕一系列交叉科学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交叉科学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多样性与凝聚性两个视角对交叉科学的测度指标进行了归纳,并从引文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交叉科学的影响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以期能够深化对交叉科学的认知与理解,为我国交叉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3.
Ther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at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er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nd what collaborations are most rewarding in different scientific discipline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female scientists are more engaged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Further, a scientist's years of research experienc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both types of collaboration. Work experience in firms or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creases the propens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but decreases that of 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occur more frequent in basic disciplines;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more in strategic disciplines. We also found that in both types of disciplines, 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contribute more to career development tha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We conclude with three recommendations for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while emphasising the ne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scientific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4.
融合(convergence,或译为“会聚”)研究是一种基于多学科交叉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研范式,近年来成为主要国家高度关注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基于融合研究的本质探讨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进而基于熵理论提出从方法论视角界定融合研究以及判断融合研究级段的指标——融合熵,并以脑科学研究为例进行该指标可行性和科学性的验证,为推动科技界形成对融合研究范式的更多共识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晋琳琳  陈宇  奚菁 《科研管理》2016,37(7):107-116
家长式领导是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新兴研究命题,其在高校科研团队组织背景下的解释力和影响效应值得探讨。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构建科研团队带头人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跨层次概念模型。选取北京、广东两地重点高校80支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对家长式领导在高校组织背景下的内容结构和量表进行修订。选取34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带头人存在有家长式的领导行为,但是其内容结构与企业背景下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威权、仁慈和德行等家长式领导行为,通过影响团队知识管理过程,进而对团队创新绩效有不同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6.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19,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06,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吕晓赞  王晖  周萍 《科研管理》2019,40(4):1-13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了2009-2016年中美大数据研究论文的跨学科性发展态势,研究内容包括跨学科性(Rao-Stirling Index)测度、核心学科分布以及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的关系,并应用VOSviewer将两国的学科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呈现。结果显示,尽管中美两国论文的跨学科性都在逐年增强,研究期间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始终高于中国。美国的大数据研究参考的学科数量更多,且学科分布更均衡,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国的大数据研究涉及学科较少,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涉及的学科数量与被引百分位显著相关,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中国论文的这种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拟通过整合与集成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思路和不同层次的项目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各研究领域协同合作能力,推进重大难点科学问题的解决。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论文数据,从学科交叉、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一致性两个维度对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了协同合作能力,但不同计划间的学科交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数理科学部牵头实施计划的学科集成程度相对较高,管理科学部则涉及的学科范围最广;(2)不同计划资助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相关性较强,但聚焦程度相对较差。总体上,重大研究计划的学科交叉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一致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