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井然哲  蔺楠  覃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4-538
本文从和谐经济论与和谐管理论的视角,对企业集群系统进行剖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维度审视企业集群系统,并以和谐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和谐度来判识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最后,利用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系统的和谐发展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产业集群的和谐性是提高集群稳定性、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以系统和谐理论为依据,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和谐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和谐性的测度模型,并以一个实例对产业集群的现实和谐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演化过程模型实现较理想的和谐状态,以指导产业集群成员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以及我国产业集群布局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刘媛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9):1416-1420
企业集群合作创新是一种系统涌现,文中阐述了集群合作创新涌现的发展过程,通过构建集群合作创新的动力模型,来分析企业集群各阶段合作创新涌现的变化。分析表明,在企业集群的合作创新过程中,投入增长率系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决定着系统的行为模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最佳位置,是处在秩序与混沌之间的复杂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与企业集群系统的活力就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达到合作创新的涌现。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扩散促进了企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发展,加快了集群内信息的流动速度,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迅速发展为创新创业优势,从而提高了集群创新能力。基于技术生命周期,从集群企业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的互动关系角度,研究随创新扩散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5.
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的演化及影响因素.借鉴马歇尔对集聚外部性的三种解释,从人力流、知识流和供应流三个方面建立因果回路图,分析影响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特征.人才流、知识流和供应流的良性循环是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与放大的条件,而集群内外部的诸多不利因素则使集群走向衰退.无论是政府还是集群企业都应该识别集群的发展阶段以及集群风险,及时调整战略,促进企业及整个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集群创新不仅是决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区域创新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驱动力。企业集群系统在学习和创新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系统缺陷,严重制约着集群的升级和发展。集群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就是克服这些系统缺陷。阐述了政府参与集群创新的基本原因,分析了集群创新系统的主要缺陷.提出了集群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在借鉴OECD国家集群创新政策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集群创新政策的综合性框架。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集群内企业展示或隐藏创新行为演化的过程特征和均衡状态。当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增大时,系统收敛于(展示创新,展示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即产业集群的企业均坚持展示创新行为,产业集群朝着良性的状态发展。当产业集群内的模仿行为给创新企业带来的损失增大时,系统收敛于(隐藏创新,隐藏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不利于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最终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针对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选择展示创新行为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扩散系统要素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明晰了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系统要素、创新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三者间的关系,构建出基于创新扩散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分析了创新扩散系统各要素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网络特征的产业集群升级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动力所在.集群企业知识网络特征,决定了企业间知识共享、协同知识创新的范围及绩效,进而影响集群的发展演化.基于文献分析之上,构建理论模型,系统探讨了集群知识网络规模、知识网络交流密度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明确了集群知识网络特征对知识创新能力及集群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深入研究集群网络中企业知识管理行为及集群升级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创新效应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企业网络,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企业系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同时也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创新是集群内企业发展的动力,可以形成集群的持续竞争力,而产业集群所具有的溢出效应又有利于创新环境的形成。一般来讲,产业集群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集群能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因为存在着长期而广泛的交易、合作和互动关系,会使…  相似文献   

11.
企业集群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昌跃  顾新建  韩永生 《软科学》2003,17(6):10-13,17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集群成为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集群建模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集群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企业集群及其特点,面向企业集群建模的需求,面向企业集群的建模及其应用等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瑞峰 《未来与发展》2011,34(6):112-117,82
中小保企业集群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集群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本文从集群内企业服务需求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分析了当前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服务体系的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职能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集群意识、道德责任、知识共享对集群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集群知识创新平台通过提高集群知识共享、集群意识、道德责任和宣传活动,来促进集群企业更好认知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价值并且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同时集群企业也可以通过关注和引导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发展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谈判的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利益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是影响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开展对其利益协调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指出技术标准联盟成员收益争夺的核心是标准控制权,并通过构建谈判模型分析了联盟成员之间利益协调问题。利用双方谈判模型,首先分析了联盟成员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然后研究了双方谈判的过程和达成最优解的条件,并将模型结论推广到多方谈判中,最后针对我国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因果模型对影响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企业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佛山牛仔裤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微观行为.产业集群宏观状态是企业在集群中决策与交互作用的结果,集群企业在生产决策中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认为产业集群政策是影响企业决策的一项重要因素,集群政策作用途径应该是通过影响企业决策行为进而影响产业集群的宏观状态.最后给出了产业集群政策制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系统动态学的反馈环路分析方法,给出产业集群企业层面和整体层面的系统结构模型,分别描述了集群内企业的竞合机制和整个集群与需求、资源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反馈环路反映了集群的主要系统结构,并分析了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导反馈关系.依据各阶段主导反馈关系的分析,给出欠发达地区在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2,23(4):30-34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优势。现有的技术创新研究基本上是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裂开来,单纯从市场或市场组织方面孤立地研究某一种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情况;而在有关的产业群研究中,又都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小企业群集的角度来分析,而很少考虑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竞合角度来分析,本拟就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从而给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银花 《科技广场》2012,(6):183-185
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最基本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反映出部分企业严重缺失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施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产业创新发展中,产业链的构建和行业集群信息网络发展决定了面向企业的行业集群信息网络协同发展模式。基于这一认识,以化工行业为例,分析了行业集群信息网络服务协同构架,探索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信息协同服务制度建设和面向产业集群的行业信息网络重组协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