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毓信等先生认为,数学并非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以“数学共同体”(数学家构成的特殊群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在一定传统指导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就是一种文化。美国著名文化学者怀特(L.White)提出,数学对象应当被看成一种文化,即“数学实在即文化”。按照现代数学观,数学显然不仅包括有作为数学活动“最终成果”的事实性结论,而且也包括有“问题”、“语言”、“方法”等多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于是,数学的文化性质则就是指:无论就事实性结论(命题),或是就问题、语言和方法而言,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且它们又都应被看成“社会的建构”,这也就是说,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命题、问题、语言和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即是一种由职业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群体(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文化这一视角来关注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通过对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从数学文化的角度理解数学,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理解数学史料,在现行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不仅体现得很不够,而且还存在简单化倾向等问题,即:对数学史料的理解单一、对数学史料内容的选择单一、对数学史料的编排单一等。对此,我们认为,应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理解数学史料,从古今中外数学文化史中依据多种主题,选择“史料”内容,以“螺旋上升的”形式来编排所选择的主题“史料”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数学、教育、心理三个视角来看“数学应用”,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1)数学可应用;(2)应用题只是数学应用的一个侧面;(3)数学应用既是数学教育目的,也是手段;(4)数学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从多方面剖析学生“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数学文化”。在《数学》(苏教版)教材中是以“你知道吗”这种形式来表述的。目前,小学数学文化按照表现形式主要归纳为三种常见的类型,即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和数学作文,同时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其中。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忽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创新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加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力渗透是变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形成全新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陈舟游 《贵州教育》2009,(21):27-28
“数学文化”即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在我看来,狭义的数学文化犹如小家碧玉,需要仔细雕琢与思量;广义的数学文化犹如大家之风范,沁人心脾。在缺乏数学文化的课堂中,唯有单一的知识传授和干瘪的思维训练,而缺乏一种灵性、一种美感,一种穿越时空溯源历史的灵动感。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文化领域的精髓部分,因为它是人类对世界空间形式,数量、逻辑关系认识的思想结晶。有学者说文化就是“使(人)人化”(即以文教化),那么,我们所说数学文化,不就是“使(人)数学人化”吗?也就是使受教育者首先是个有思想、有方法的灵动的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认识,获得技能。脱离文化内涵的数学课堂,是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数学观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对(数学)教室文化的分析研究为基础,阐明了教师应具备的4种数学观念,即动态的,易谬主义数学观,静态的,绝对主义数学观,工具主义的数学观;文化主义的数学观,这4种观念各有其见地,各有所侧重,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材料,应选取不同的观念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9.
《福建教育》2007,(1):54-56
钟麒生(以下简称钟):“内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学内涵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总和”,流行的提法就是“数学味”。“数学本质“,即什么是数学。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论述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如“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工具”、“数学是量的科学”、“数学是模型”、“数学是精神”、“数学是语言”、“数学是演算的科学“、“数学是数和形的科学”等等。我认为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的观点是对数学本质的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数学哲学中三个世界即物质客 世界(WMO),认识活动世界(WAE)和数学的概念客体世界(Wco)的分析,尝试了协调地解决数学本体论问题(PMO)和数学认识论问题(PME)的途径,在批评实在论和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本体论上的明智观点;并讨论了数学认识论中判别数学命题的两种模式;基于实践的外部的证实和“内在的完备”。  相似文献   

11.
数学焦虑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是一种过度焦虑数学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变化、行为表现、心理体验。目前有关数学焦虑的研究主要包括:(1)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关系;(2)数学焦虑与年级的关系;(3)数学焦虑与性别差异;(4)数学焦虑与考试的关系;(5)数学焦虑与专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普通语言)不同,可称之为“符号语言”或人工语言,二者本质区别之一在于数学语言中“变元的”广泛应用。 一个带有“意义”的物质对象,是“能指”和“所指”组成的统一体。数学符号指的是,用来表示数学中所研究的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及关系等符号组成的集合。确定一种数学语言,就是指确定该数学系统的语言。建构一种数学语言,是在我们所论述的个体域(字母表)中的元素的有限序列经过语义及语法处理,组成各种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只包含“项”和“公式”,项是个体的一般形式,而公式则是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是数学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一个联系紧密、结构严谨的数学文化系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应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教师应该立足于数学课堂,深人钻研教材,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是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不仅仅具有科学的特性,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数学既可以看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是千百年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结晶。“数学文化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保留并记录了人类在特定社会的形式和特定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状态”①。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数学文化丰富多彩;数学文化蛙力无穷。 一、数学文化提升了人类的科学精神 数学是一种文化,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的文化。“从系统的观点看,数学文化可表达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理…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作为传播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学史,是新课程下理解数学的一种新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数学教育家、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作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也已成了近年来国际上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关注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文化”以单独板块2003年首次出现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至今已有3年.不可否认,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大多中学数学教师对它仍心存疑惑;中学数学课程与数学文化之间能产生确切的联系吗?这些联系能否进入数学课堂?它与数学教学任务的达成会不会出现矛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数学文化”便难以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将只是一种形式.因而,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中学数学教师迫切希望得到事实的明证,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断言,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证研究,与该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张维忠教授著的《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相比,前者更直接地涉及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为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误堂展开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陆佩香 《江苏教育》2007,(24):43-45
“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对于人们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起的重要影响。”(郑毓信先生语)如何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笔者以为,除了从历史层面考察数学的进步能给予学生“文化的滋养”外,还应该有微观的深刻的一面,即以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本身为载体,从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感悟过程中去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传播数学的精神,这才是“数学文化性功能”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我要从人类原始的数学文化中发掘材料,用我的雕塑把这些数学信息送向遥远的未来.” ——海拉曼·费古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把“数学文化”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模块”,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文化已初步渗入到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积极的数学文化实践者,自2008年初,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班级的家常课中开辟“每月一课”.即在每个月里上一节“数学文化阅读课”。教学内容是依据教材内容自主开发的,新颖的学习内容首先就能吸引学生。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数学学科性质为起点,以数学文化为背景.以多样阅读(文本阅读、影音阅读等)为表征,展现数学外在的趣味性和内在的文化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以下为课例之一“角谷猜想”,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生命在于“活动”,构建活动方式体系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是把素质教育引入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我们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中,关于“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认识和体会。1“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涵义。1.1数学课堂活动:是指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包括:(1)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2)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3)学生主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1.2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即把数学教学设计为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