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来,河南周口广播电视台紧紧抓住两台整合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管理意识,坚持内容为王,搭建强大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宣传新格局中,树立周口良好形象,讲好周口动人故事,成为宣传展现最为强劲的宣传主力军,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在体制改革、媒体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台已成...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需要通过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推动自身信息传播形态多元化发展,来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应对新型媒体带来的挑战,只有如此,广播媒体才能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突破、持续发展。本文以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出发点,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转型建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邓菁 《新闻前哨》2020,(2):70-71
当前,发展融媒体是城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观念转变、队伍建设、战略思维上还有待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广播媒体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广播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怎样在融媒体时代让广播媒体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融合操作进行探索,首先介绍了融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其次,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五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具体融合操作。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充分运用系统观念,从内容、机制、平台、人才、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一体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上下发力,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基层探索,点面结合,既有整体推进,也有重点突破,探索出一条新型主流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努力走在全国省级台领先方阵。  相似文献   

6.
池玲 《东南传播》2023,(4):28-30
本文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业务的两种模式推断出广播可视化趋势,结合广播可视化的发展优势,提出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可视化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与小屏互动接轨,建立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实现生产和内容的融合;二是与移动数据接轨,建立新媒体广播发布平台,实现IP通道的融合;三是与现场平台接轨,搭建互动中介,实现广播可视化多渠道媒体互动;四是秉持兼容开放与广播安全原则,实现广播可视化经营融合;五是追求发展理念,与商业化管理接轨,实现广播型MCN模式运作。文章对广播可视化发展趋势、优点、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川 《视听》2016,(12):134-135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整个社会的信息沟通方式已发生巨大变革。互联网推动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融合发展,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已成为传统媒体增强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以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实践为案例,在内容建设、渠道构建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对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进行了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8.
发展融媒体是地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给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为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努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战略目标。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省级广播媒体改革创新,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谢茜 《传媒》2021,(6):36-37,39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省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在加紧探索的脚步.广电媒体作为媒体融合的重要力量,其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之路格外重要.湖北省广播电视台通过打造云上移动政务平台"长江云",开始了融媒体建设之路."长江云"作为湖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省级支撑平台,通过"1+N"模式,从技术、宣传、运营、效应方面助推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成长.本文以湖北广电"长江云"移动政务融媒体平台为例,总结省级融媒体平台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要想加快推进广播媒体的深度融合,尽快完成广播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必须要走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声音优势的“迭代”融合之路。这条路要怎么走?首先必须要找好广播媒体声音优势与新媒体受众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15)
目前,传统的广播媒体面临着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机遇,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涌现出众多"融合广播"的新形态。然而,如何在融合发展中借助新兴媒体平台实现广播媒体的核心价值,却是不能忽略的现实问题。本文从"非视觉传播""伴随功能的移动化"以及"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等三个方面对广播的核心价值及如何实现进行分析,重在探讨"融合广播"的新形态如何更好地回归广播本身并体现其内在本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全面融合,形成内容兼容、利益共融、资源通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固有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改变,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融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新变化以及融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媒体融合的工作理念、实现路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山广播电视台顺应传媒业发展大势,向更开放的心态转变,向更与市场接轨的经营理念转变,向移动互联网思维改变,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为处于发展瓶颈期的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实践表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期刊发一组文章,对中山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媒介之间的跨界融合成为常态。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广播媒体应着眼于融合发展,重新认知广播的传媒地位,挖掘内部潜力,释放内生动能,同时植入新媒体基因,赋能广播媒体。如此,才能做到守正创新,构建开放、包容、可控的新媒体矩阵,加强主业建设,壮大主体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蒋纯 《新闻实践》2014,(10):8-12
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6,(9):97-97
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16)于8月24-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今年展会以"融合媒体 智慧广电"为主题.体现了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求,作为参展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新型广播 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6号馆的展台,集中展示了央广新闻客户端,云采编平台,国家应急广播,央广视讯和央广购物等几大板块的业务,全面突出了央广从传统媒体到新型广播媒体的蜕变之路.  相似文献   

18.
徐冬 《今传媒》2012,(6):75-76
在对当前媒介融合的情况下广播媒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机遇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广播媒体品牌宣传效力的构建以及品牌建设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互联网高科技的推动下,新闻传播理念与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跨界融媒体平台也层出不穷。广播电视台纷纷进行宣传转型,从体制机制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加强新闻策划,努力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新时代融媒体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如何让新闻策划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同时尽可能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纸质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广播媒体因社会快速发展和移动人群的加快聚集而迎来了跨越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时代主流的背景下,广播媒体承接纸质媒体转型升级业务,二者融合发展成为可能,并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广播与报纸融合发展可以按照新闻合作、项目合营、资源合体三个阶段逐步深入,最终达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