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创新协同不仅会提升企业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还会提高企业创新网络组织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创新网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创新网络的特点和创新过程,从个体层、节点间关系层、企业创新网络内环境、企业创新网络外环境4个维度归纳提炼创新协同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4个层级,指出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影响路径为:企业创新网络外部环境——个体层因素——企业创新网络内部环境——节点间关系层因素。政府主导在所有影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对市场调节与政策制度影响资源配置和协同创新政策支持进而影响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科技型产业进入了创新密集期,协同成为企业克服技术复杂性、资源稀缺性的有效途径,而网络协同的实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中从企业创新网络协同的运作阶段出发,找出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并梳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从个体层、关系层与网络层3个维度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验证,得出个体层、关系层和网络层影响因素都从不同程度影响协同的实现,关系层影响因素对个体层和网络层影响因素起到中介作用,并且对网络层影响因素的中介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解学梅 《科研管理》2015,36(2):69-78
基于长三角1206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程度的交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支撑因素、政策环境因素、协同机制因素和关系网络因素;(2)企业协同程度主要包括方式协同、企业-企业协同、企业-研究机构协同、企业-高校协同、企业-中介机构协同、企业-政府协同、要素协同和空间协同八个维度;(3)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程度之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政策环境因素对多维协同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苏加福  杨涛  胡森森 《科研管理》2020,41(8):248-257
知识流动效率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协同创新领域更是如此。为有效测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加权网络(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UWN)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间关系特性,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UWN模型;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新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在成员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最后,通过某智能手机开发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提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实质为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子网络.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网络视角,结合已有文献相关研究,从政府、外部环境、内部环境3个维度提取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素,增加创新网络影响因素,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以西安市为例,得到影响其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其中宏观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其次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协同能力.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支撑政策、提高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建立高端科技服务聚集区等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全面覆盖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集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提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实质为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子网络。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影响视角,结合已有文献的解析,从政府、外部环境、内部环境3个维度提取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素,增加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以西安市为例,得到影响其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其中宏观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其次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协同能力。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支撑政策、提高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建立高端科技服务聚集区等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发展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全面覆盖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集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鸥  魏江 《科研管理》2016,37(1):11-19
服务创新网络区别于制造业的特质为创新网络治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技术型服务企业浙江HD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专业型服务企业MS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识别了基于制度的关系治理和基于情感的关系治理两种不同的创新网络治理机制,并发现基于制度的关系治理有助于服务创新网络高效组织非线性的多边协同活动,响应了其网络节点间非线性多边合作的特点,有效提升服务创新;基于情感的关系治理有助于服务创新网络促进高嵌入性知识流动,响应了其网络节点之间知识边界高度模糊、关系中流动的知识资产高度嵌入的特性,从而促进服务创新。这一知识型服务业创新网络治理机制对服务创新影响机理的分析框架,深化了网络治理理论在服务业情境中的拓展,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梁天宝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144-149
为探明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促进新创企业突破创业初期发展瓶颈,采用扎根理论挖掘提炼出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各影响因素的逻辑层次关系.研究发现: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驱动、创新主体、创新协作方、创新协同、创业资源、宏观环境及创新期望等7个,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4个层级,其中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结果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驱动和宏观环境因素共同组成外部不可控制因素.最后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提出塑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文化、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强化企业与创新协作方的创新协同、保障商业模式创新资源供给与共享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间复杂的交互网络和知识迁移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出理论模型并予以解释,将个体企业视为产业集聚环境下的微粒,并能感知、处理和影响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体。模拟生物行为,通过对个体企业微观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形成宏观层面的群体行为数据集,利用仿真实验方法探究企业创新行为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首先,产业集聚过程中会形成以创新企业为中心的虹吸效应,这种分布由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差异造成存在多个中心的趋势;其次,创新企业是一个多智能体,其创新行为选择受到创新规则集和知识库的影响;再次,企业创新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运作后果导致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最短路径之和最小;最后,产业集聚还会受到创新制度环境以及竞合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群外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外环境的变化不但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状态,而且影响集群企业的内部结构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群外环境是集群企业进行集群创新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从地理区位、社会文化、法制政策、市场、群外技术水平角度对群外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群外技术水平因素和市场因素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群外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效应是企业集群创新行为发生的两个直接动力;地理区位、社会文化、法制政策等因素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向琳  杨乃定  张明珍 《科研管理》2020,41(12):131-138
Innovation is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mark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ven the major source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ac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orld′s economic power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rong innovative enterprises. This means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economy will largely depend on whether it has a batch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with core competitiveness. Although many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the overall level of innovation is still not high.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Clarifying the basic concep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With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ield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 deeper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which has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and formed many school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topics are divers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point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look forward to new research ideas.  Firstly,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definition and categor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study of 389 related literature. Secondly, the main measurement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are summarized, namely innovation input and innovation output. Thirdl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the network level. Finally, the following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limitations:  (1)We should 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s to study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On this basi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ossibility of the parallelism of multiple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s and the balance of their mutual relations, and guid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s.  (2)We should exp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and conduct reasonable cross-level research. At present,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literature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ulti-dimensional influencing factors, few schola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se factor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t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study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at different levels.  (3)To help domestic enterprises achieve faster development in innovation practice, we should deepen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 the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innovation".  (4)We should make reasonable use of dynamic research,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mote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ten have a lagging effec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the collection and use of panel dat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help understand the cumulative effect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more clearly.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创新日趋呈现出开放式创新的特征,有效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受到制度、文化、技术、社会规范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高效的知识流动和有效的合作网络是开放式环境下影响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融合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从知识整合能力和动态学习能力两方面,构建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机理的集成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构建高效的知识流动和有效的合作网络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P-SWOT模型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事故,改善大气环境,增加能源供给。针对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错综复杂现状,提出了ANP-SWOT综合分析模型。首先运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其次,设计能够准确反映影响因素间关系的ANP网络结构,以此度量具有关联性的影响因素权重,进而对煤层气战略备选方案作出选择。结果表明:煤层气开发风险大、地质条件复杂、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中国煤层气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最佳战略是WO战略组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为增加国家能源供给,要坚定不移发展煤层气产业;②建立现有技术可开发煤层气的资源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③从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分析煤层气形成单井产量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和作用规律,并与现有技术优化集成,形成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为核心的适用于中国大多数煤层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煤层气开发系列配套理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尝试从企业网络特征视角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进一步释放科技金融效能,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运用LDA聚类算法将我国2011—2020年国家层面科技金融政策划分为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和专利保护类,同时运用同期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相关数据,深入挖掘各类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及资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4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资金网络中心度增强了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和专利保护类这3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从政策、网络与企业角度出发,提出维持绩优政策供给力度、扩大资金网络规模、把握网络核心地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绩效落差时空差异划分为4个情境,研究不同情境下网络战略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情境Ⅰ中(绩效落差强度低且持续性低),网络深化对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存在促进作用,网络拓宽对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存在抑制作用;情境Ⅱ中(绩效落差强度高且持续性低),网络深化比网络拓宽更能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情境Ⅲ中(绩效落差强度低且持续性高),网络拓宽比网络深化更能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情境Ⅳ中(绩效落差强度高且持续性高),网络拓宽对双元创新协同性具有促进作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结果表明,企业绩效落差与网络战略可通过三条组态路径实现高双元创新协同性。最后,提出企业应当正视绩效落差、重视网络战略效用、在不同绩效落差情境下选择不同的网络战略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背景,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转型中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数字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链数字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元创新行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且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非正规竞争与企业寻租会抑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的正向关系。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强化创新数字化最终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为转型中国家审视创新数字化的驱动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为企业以及政府推动创新数字化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加强企业基础研究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典型创新企业的深度访谈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推动等主范畴,构建企业基础研究行为模型,并应用双因素理论进行了理论诠释。分析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研发基础属于保健因素;产业环境、技术环境、一流企业愿景、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激励因素;国家政策支持既是保健因素又是激励因素。然后,基于“外因—内因—行为”分析范式,提出了外部因素中的国家政策支持影响企业内部保健因素,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激励因素的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双重作用路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