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西藏农牧民增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严重的“瓶颈”制约,农牧民的素质较低,与劳动力转移的要求非常不对称。因此.需要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着力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而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如何充分发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农牧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促进我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成为职业教育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发挥和回应.在“包容性”基础上,结合西藏农牧区社会发育程度和社会对公共品的接受程度,改善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在政府提供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的前提下,鼓励农牧民参与其中,发挥农牧民的主体能动性,建立起农牧民平等的话语权,体现农牧民在经济、社会等与自己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务中具有决策权.  相似文献   

4.
西藏有农牧民人口216万,占总人口的80%。为农牧民子女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农牧民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群农牧区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浅析一下对农牧区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宣传历来是党和国家对农牧区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全社会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大背景下,做好新时期农牧区新闻宣传,对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新时期对农牧区的广播宣传,就成为加强农牧民了解、掌握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提升农牧民生产经营技能,引导他们增收致富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家庭是昌都农牧区的基本社会单位、经济单位,也是教育需求的基本主体,家庭的教育需求不足、农牧民群众不愿意送子女上学是昌都农牧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昌都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项旨在改善边远贫困农牧区办学条件,造福各族农牧民的“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启动,项目计划首批资金将于8月中旬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农牧区寄宿制初级中学就是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导地区的农牧民子女就读的、享受国家“三包”政策及助学金待遇的初级中学。一直以来,“如何让农牧区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如何做好农牧区寄宿制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这一难题时刻困绕着广大农牧区初级中学的班主任们。本人结合多年来在农牧区从教及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就此谈谈个人看法,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兴藏必先兴教,强区必先强教。加强西藏农牧区学校管理创新,对办好农牧民满意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西藏农牧区,学校管理创新受到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管理创新存在诸多困难。立足西藏实际,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有利于农牧区学校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分析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域辽阔,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地区。1984年,全区已有农牧业人口102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7.4%。农牧区人口中,16-40岁的青壮年农牧民有350多万人,是新疆农牧业建设的主要力量。显然,加强农牧区的成人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各族农牧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一、新疆农牧区成人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的成人教育十分落后。建国前的新疆文盲充斥,全疆农牧民青壮年文盲人数高达90%以上,各类成人学校教育几乎是空白。建国后党和政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带动新疆农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农民收入的分析,论述了新疆旅游业发展对农牧民增收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分析了新疆农牧区依靠旅游业发展致富的模式,提出了进一步依靠发展旅游业使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通向农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必然与现实抉择。[1]西藏职业教育通向农牧区的路径探索,对于促进西藏职教体系建构、农牧民现代产业意识觉醒以及加快农牧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更新理念、调整结构、制度创新等关键要素入手,扫除认识困境与体制障碍,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西藏职业教育理应担当的责任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的新一轮援疆热潮中,南疆农牧区是这轮援疆建设的重难点。为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在总结了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南疆农牧区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南疆农牧区新农村建设应坚持渐进的综合开发、发挥南疆农牧民主体作用、外向型农业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降低关税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动、总体就业环境,都会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新农牧区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就要对龙头企业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布局,强化政府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优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与农牧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牧民更多的分享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太阳能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西藏,煤、气(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一向缺乏,在地广人稀的农牧区,农牧民烧水、做饭、取暖等仍以牛粪、柴草等为燃料,以酥油灯、煤油灯和蜡烛照明。即使步入了现代文明,仍没有条件收看到电视节目。如  相似文献   

18.
鉴于西藏及西藏教育的特殊性,中央政府对西藏教育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均予以高度倾斜。1985年开始,对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入学实行"三包"政策,该政策实行20多年后,部分农牧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支付能力仍然存在问题。本文拟以一位农牧区贫困生为个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数据源自2015年对甘肃省民族地区677户农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牧区补偿机制与农牧民个体特征对农牧民新农合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牧民对新农合满意度比较高。其中,补偿机制八个要素中的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农牧民看病方便程度、报销复杂程度对新农合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个体特征中农牧民家庭收入越高、年龄越大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越高。满意度取决于受益水平,提高农牧民的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解决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看病不方便问题,简化报销程序,改善服务态度。同时要加大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力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再次要更多关注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数据源自2015年对甘肃省民族地区677户农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牧区补偿机制与农牧民个体特征对农牧民新农合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牧民对新农合满意度比较高。其中,补偿机制八个要素中的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农牧民看病方便程度、报销复杂程度对新农合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个体特征中农牧民家庭收入越高、年龄越大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越高。满意度取决于受益水平,提高农牧民的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解决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看病不方便问题,简化报销程序,改善服务态度。同时要加大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力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再次要更多关注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