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等多种文本阐释观的影响,语文文本解读的标准一向比较模糊。要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坚持"一主三辅"的文本解读观,即要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编者的选文目的,尊重读者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解读"这个概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明白,"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审美追求,因此,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甚至会超越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也近于一次再创造,由于再创造的过程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所以对文本的解读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而是立体的、多元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文章进行解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解读的高明与否,还要看读者自身的经历、能力和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语"是每个单元、每篇文本前,教材编写者撰写的对该单元、文本起着提示和引导作用的文字。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单元的学习导语存在着主题定位不准、以偏概全等现象;一些文本的学习导语偏离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图。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出来的必须是"哈姆雷特",而不可以是其他人物。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强调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再囿于教学参考书,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再囿于教师对文本的阐释,课堂上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是否还原了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教学中学生曲解文意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不足为怪),但并未得到匡正.  相似文献   

5.
作品一旦写出,就脱离作者而具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因此,作者的意图不等于作品的意义。语文学科文本一旦进入阅读过程,就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作品"。文学批评中的"意图谬见"反对将作者意图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语文学科文本解读中的"意图谬见"要强调的是,作者的构思或意图不是文本解读的中心,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对作者构思或意图的解读。正确对待文本解读中的"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有助于揭示作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阐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最初的反映论、模仿论到"哈姆雷特是作者的哈姆雷特"的作者理论,从"哈姆雷特是剧本中的哈姆雷特"的文本理论到"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的读者理论,一直到"哈  相似文献   

7.
<正>作者意图在文本解读中到底如何处理已成为一个难题。一方面,国外的"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都已证明作者意图不能作为文本解读的依据,且这两种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和语文界都已经得到认可,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分析文本要联系文本创作意图在中国传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孟子首创"以意逆志"的解释方法论,这是中国古典解释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觉理论意识的心理解释方法论,它与"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建立起文化经典解释方法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即便今天,它对于语文文本解读仍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评判价值。那么,到底如何来对待作者意图呢?我们有必要先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在本义上讲,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什么是解读,借用狄尔泰的话讲,解读就是透过符号的表达感悟生命意义的过程。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不能只承认作品的历史性,而否认读者的历史性。文本作者的意图当代人不可能完全再现,文本的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倡导"多元解读",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还应当是哈姆雷特。阅读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在这样的存在方式中,人还要以其手段获取其他的生存资本,使自己的生存更加完善。据此,本人认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论有多少种方法和步骤,心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存在,不要故弄玄虚,将文本搞得高冷神秘,要使文本生活化、日常化。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具体该怎么做?下面就个人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捕捉文本细节,还原生活本真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导下的文本解读,既让解读者有了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让文本解读有时候背离了作者的本意。诚然,文本解读可以远离作者而存在,但远离不是脱离,恣意解  相似文献   

11.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认知接受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得读者从文本中领悟出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来。因此,从“阅读期待视野理论”的视角分析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功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  相似文献   

13.
<正>"文本解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基于自己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以及感悟能力,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文本解读"是学生基于当下的社会体验的个体化的体悟过程,不是一个还原文本创作的过程,也并不存在唯一的终极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合时的、个体的,其中,人性立场应该是坚守的价值维度之一,文本解读要引导学生达成对人,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文本解读的"宽"与"窄""宽"是指横的距离大,范围广;"窄"是指横的距离小,范围小。宽与窄是相对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需要有宽度,即能够将文本置于相对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运用多种思维,不断变换视角,审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意义和读者解释。因此,有宽度的文本解读才会呈现出厚度与高度。文本有"所指"与"能指"之别,"所指"是作者的初衷,"能指"是文本内在的张力。任何文本都潜藏着问题与意义,也都具有多元解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频繁地被我们的语文教师使用,几乎成为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不二法则。每个读者阅读《哈姆雷特》这篇文章,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是谁?不管大家解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他首先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人。他是替父报仇的忧郁彷徨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是意大利的浪漫公子罗密欧,更不是贾府风流公子贾宝  相似文献   

16.
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是联结、编织的意思。文本定义颇多,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什么是解读?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条,称:"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是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正>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19.
王静 《考试周刊》2013,(8):25-25
当前一些阅读教学课堂处于低效状态,有的老师对学生已知的内容仍在重复讲解,有的课堂看似气氛热烈,却对不少优秀作品的解读浮光掠影,对作者、编者的创作、编写意图一知半解,这种浅层次的课堂教学只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期待消失,兴趣消退,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所以,真正的语文课堂呼唤文本深度阅读。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多方对话中正确深入把握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创新阅读理念从阅读本身来看,传统的文本解读力求忠于原作思想,有效的阅读是再现文本当时价值。但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延续,阅读文本"当时"与"现在"的时空间隔,使文本价值愈发丰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提倡有效阅读,还应引领创新阅读,在阅读教学理念层面实现创新,给文本解读带来新时代的活力,这是从有效阅读走向创新阅读的关键。"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所理解到的意义的过程,因此对于阅读本身而言,作品与作者是次要的,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