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品格与公民教育一向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2014年,新加坡颁布新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是灌输价值观、培训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并对社会作出贡献。《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的相互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品格与公民道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慧 《中国德育》2014,(3):10-12
21世纪初,公民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重视。相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凸显公民教育的相关内容。它强调做负责任的公民,新增加富有正义感内容,明确公共精神是学校公共生活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继承课标实验稿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整合与创新,突出了历史思维和公民教育的要求。新的课程目标不仅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更具可操作性,而且更加凸显了历史学科教育功能和历史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将好公民修改为合格公民,更加符合德育实际与教育规律,是我国公民教育不同层次目标要求的客观体现,也是公民教育理性自觉的必然回归。在教育教学中,厘定公民教育的合理目标与内涵,有利于我们采取比较适切的手段推进公民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品格与公民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家庭教育在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加坡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在品格与公民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本文以新加坡2015年推出的小学1~6年级使用的《好品德好公民》教科书为对象,从教科书的总体编排、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现行“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家庭教育环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 《历史教学问题》2004,(4):99-99,92
培养健全公民是各国教育的核心问题,2 0 0 1年7月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1 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 0 0 2年2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启动,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活动。学校作为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机构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作为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标准在香港称为"课程指引",承担公民教育的课程标准香港称为"学校公民教育指引"。1985年5月,中英联合声明生效,香港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根据香港政府对教育署提出的通过学校承担公民教育的任务,教育署于1985年8月20日颁布了《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85指引》),在全港中小学推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回归在即,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修订《85指引》,1996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厘清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为重要。该文以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为基础,以分析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的联系和区别为主,阐明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而公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分析,论证了高中历史课程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而公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分析,论证了高中历史课程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在香港称为“课程指引”,承担公民教育的课程标准香港称为“学校公民教育指引”。1985年5月,中英联合声明生效,香港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根据香港政府对教育署提出的通过学校承担公民教育的任务,教育署于1985年8月20日颁布了《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85指引》),在全港中小学推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回归在即,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修订《85指引》,1996年编订新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96指引》),并于1996年12月由香港教育署正式颁布实施。《96指引》把基本法教育、爱国教育及政治教育列入公民教育,基本完成了公民教育预期的使命。1997年香港回归后,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2012年4月编制完成《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拟独立设置学科课程,但在征询意见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最终能否得到社会各界理解与认同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而公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分析,论证了高中历史课程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爱忠 《山东教育》2013,(Z2):55-5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标(2011年版)》)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实验稿)》)相比,笔者认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更加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现结合对《课标(2011年版)》)的学习研究,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知识、态度、技能的关键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制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科课程标准》新课标,并陆续出版了新版教科书。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社会科是进行公民教育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本文就公民教育课程化的历史动因、价值取向和实施方法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成就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中国与新加坡在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上有相似之处,分析新加坡的公民素质教育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课程标准(实验稿)培养总目标中的"好公民"修改为"合格公民"。面对公共精神及公民教育重要性日渐增长的现代性诉求,为何要进行这样的修改?是降低了培养要求还是另有原因?回顾并深刻理解、把握这一点,是我们顺利推进和努力践行新时期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基本前提。○正视了公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教育亦不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03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之衔接配套。(以下对这两个件简称为新课标)新课标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吸收,体现了语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实施新课标,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新课标对我们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学思想政治课定名为《公民》课,明确了在整个中学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反映了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符合当前思想政治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改方向,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因此,《公民》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公民》课的主题是怎样做人,因而《公民》课又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公民》课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强的特征,无疑对政治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公民》课的特点以及政治教师现有状况来看,我认为政治教师必须着重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要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它包括:(一)坚定的信念。《公民》课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