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除了语言媒体,还包括景别、色彩、镜头、构图等视觉非语言媒体,以音响、音乐为主题的听觉非语言媒体,以及视听复合式非语言媒体。电影是含有多种社会符号且需要多种感官互动的多模态语篇,是用多模态语篇构建意义的典型范例之一。本文主要运用O’Halloran提出的电影视觉图像与声响的分析模式,从画面、声音及视觉图像三个方面对电影《风声》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研究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方法,以实现对多模态语篇意义的准确识读,实现交际互动。以美国每日新闻网站上的一则新闻语篇为例,从再现、互动和构成三个方面解读该多模态语篇的意义生成方式,了解多模态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3.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以克瑞斯与勒文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中的元功能,以期充分挖掘其图像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揭示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指出分析和解读多模态意义的构成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电影的主旨与内涵,也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影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主要涉及视觉、听觉、音乐、图像等符号语法的研究。本文尝试用系统功能理论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层面,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符号系统多层面对电影进行解读,探讨该影片如何通过语言、音乐和画面协作建构多模态语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由文字转向图片、影像、动画等方式,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也随之囊括了语言文字之外的多种社会符号。近年来,语篇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出发,以由系统功能语法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对一则普利策评论性漫画奖获奖漫画——"这就是计划"进行解读,旨在揭示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如何共同作为社会符号构建语篇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是解读多模态语篇的重要环节,Royce提出的符际互补理论,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为探讨现有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插图与语篇结合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插图与文本如何共同表征信息、建构意义可按分析图片中出现的视觉符号、分析语篇中的言语符号、分析语篇图文意义关系这三个步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电影海报是包含文字、图像、颜色等模态在内的多模态语篇,构图意义是用来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视觉语法中图像三个意义层面中的最后一个,同时也是实现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载体。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海报为对象,尝试对海报内容的构图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对语言多模态的研究有利于表达和交际。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电话语境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出模态间的强化作用和弱化作用概念,并通过对电话营销多模态话语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以电话为信道的语境不仅涉及到听觉模态,还涉及视觉模态,视觉模态能够通过听觉模态传递给释话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篇形式日渐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分析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用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作为理论基础,以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中文版宣传海报为例,进行了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试图揭示电影海报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从而帮助提高观看者对电影海报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值得关注与探讨.该文从认知视角对一则多模态隐喻广告语篇的意义构建进行个案分析,旨在聚焦多模态隐喻语篇中整体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在介绍和界定多模态隐喻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多模态隐喻语篇意义构建是在两个互动(隐喻与转喻的互动,图像与文本的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合成.从认知角度分析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有助于阐释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本质以及其实现审美和劝说功能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商业新品发布会,作为推销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被企业公司广泛采用。发布会中广泛应用了视频,音频,图像,PPT等多模态语篇,而这些语篇中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素。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了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提供了一个全面分析和解读的方法。本文拟将Iphone6和小米4手机发布会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运用Kressand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对这两场发布会中的话语进行多模态对比分析,探究其背后的中美企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多模态语篇已成为社会交际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学中的话语分析理论,来对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与研究,也成为当前语篇分析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论述多模态话语及多模态语篇,其次以英国著名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话语的实际发生具有多模态性,在具体社会情境中,意义建构总是由多种符号资源共同实现的。在教师课堂交际中,话语意义的建构常以非语言因素体现,如伴语言、身体特征、教学设备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文章从认知角度对英语课堂教师多模态话语的信息突显、交际组篇和语用认知等功能进行剖析,认为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运用使交际信息更有效地被传递或提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话语的实际发生具有多模态性,在具体社会情境中,意义建构总是由多种符号资源共同实现的.在教师课堂交际中,话语意义的建构常以非语言因素体现,如伴语言、身体特征、教学设备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文章从认知角度对英语课堂教师多模态话语的信息突显、交际组篇和语用认知等功能进行剖析,认为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运用使交际信息更有效地被传递或提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双方互相发起双反调查并做出相应制裁。中欧贸易摩擦一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和媒体报道的焦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在20世纪末随着多媒体和数码技术的发展兴起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理论。本文以"财经郎眼"节目中的短片《中欧贸易战》为素材,以Kress&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对短片的图像和解说词做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索现代媒体交流中多模态话语的意义建构。其次,在Geoff Thompson的《功能语法入门》的理论指导下,本文从经验意义、互动意义和语篇意义方面对短片解说词进行了简短的语篇分析,旨在探索其对语篇意义建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新媒体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外籍教师英语课堂教学和教师话语日益呈现多模态化的趋势和特点,各种符号资源如语言、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空间结构等在教学过程中被用来完成意义表征,实现教学目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模态英语课堂中,外教在创设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协同多模态符号、完善多模态评价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如何参与意义建构。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分析文革宣传画这一话语现象,探究其如何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参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和传播,完成其政治宣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多模态是指利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各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构建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多模态自主学习,包含了网络学习平台、教师课堂导读、学生会话交流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课堂话语呈现多模态的特征,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也不仅是以单一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而是从更为全面和多维的视角关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符号模态与学生交际互动并构建话语意义。本文从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分析探讨英语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发展趋势、研究意义、主要特征和功能,旨在为宏观上进一步认识和分析英语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提供理论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以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25个手抄报多模态语篇作为语料,从多元识读能力实践框架、图文逻辑语义关系和色彩的符号资源解读角度分析了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现状和表现出来的多元识读能力共性特征。研究显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比较弱,很多模态的使用仅凭经验或个人爱好,在文字、图画、颜色、版式等方面的运用都显得比较混乱,同时也缺乏和谐运用各种模态更好地进行整体意义构建方面的知识。他们的多元识读能力表现出识别识读能力比较强、再现识读能力和评判识读能力比较弱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