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把画引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画起来。其目的在于通过学文做画这一活动,把文中的思想感情潜移到学生心中,起到陶冶情操,培养性情的作用。一、通过画来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语课本中的古诗,许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在讲、背这两个环节之外,可另加一环:画。让学生用画把诗的思想感情展现出来。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学生了解诗意,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  相似文献   

2.
谭莉 《山东教育》2007,(9):52-53
美术课上只要把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挖掘出来,把他们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他们都能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那么,美术课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心画教学放飞想象 在想象的同时,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干扰,闭目静思片刻,用心用脑大胆想象自己心中的画,使学生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然后把所想象的画在作品纸上表现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除了让他们喜欢数学外,还可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画数学”。“画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图形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或者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画数学”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中使用方便,弥补了数学学具的一些缺点,非常适合低段数学教学。学生能从“画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画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欣赏到了数学的美……我认为在教学中“画数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倡过“把应用题画出来”的教学方法。经过有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摆学具的同时指导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是可行的。 一、学画线段图 教学线段图时,我们坚持一条原则:能让学生参与的过程尽量让他们参与全过程。读题、审题,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尽量让学生讨论、实践。课堂教学用的线段图一般不事前画好,随堂示范,让学生了解和实践作图全过程,做到不包办代替,不额外增加作图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5.
教学分析:《摸一摸,画一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学科小学二册教材。通过本课时活动,学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性地自主表现,使“绘画感觉”有零的突破。教学理念: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尽可能地摆脱“权威”。教学过程:师: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生:痛、热、麻、痒、很吵、有风……师: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师: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6.
第二册《春风吹》是一首很美的诗歌。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描绘了春天柳绿桃红,万物复苏的景象;第二节讲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号召小朋友们快来种蓖麻和葵花,告诉人们要珍惜春光。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可采取“涂画、说画、写画”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涂画上课伊始,老师首先有声有色地把全文背诵出来,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接着让学生们也像老师一样大声朗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读的句子,随时举手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再采取指名读、小组读、轮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法,达到熟读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教育界人人熟悉的画苹果的故事:大意是说,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引白《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描写水上城市———威尼斯风光的小品文。文章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第二段(2、3自然段)讲述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及“我们”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教学中,我采用“画一画、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画一画比一比文章第2自然段描述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儿,寥寥数笔,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小艇速写图。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小艇是什么样儿的?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再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图。接着,请画的同…  相似文献   

9.
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的词语教学读演结合,促进理解,妙趣横生,成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与训练的典范.一、整组词语,“境”中理解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10.
词和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尤其要打好基础。如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我们来看白晶老师教学《画鸡蛋》第二自然段的片断。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达·芬奇开始画鸡蛋时是什么态度? 生:老师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他画得不耐烦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达·芬奇为什么“不耐烦”了?在上下文中找一找,从哪里看出来“不耐烦”?〔教师注意了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生:他认为画鸡蛋太简单了。 师:请注意,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读读书。(生读)  相似文献   

11.
《绿色家园》是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课题。本单元内容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及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两部作品的选曲组成。本课的第二课时则确定为欣赏课,就是欣赏该作品的选曲部分《瀑布与溪流》、《日出》,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的《瀑布与溪流》和《大峡谷组曲》的《日出》部分,感受体会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并在聆听中想象音乐表达的情景,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用歌声和行动来表达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让学生知道“音画”“组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教学中,怎样发掘诗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我的办法是:"一诗一画一曲",即每教一首古诗,把诗与画结合,诗与曲结合,使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受到艺术美的感染.教《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学生释题、释关键词、串句、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暮春时节农村儿童扑蝶图,并把这幅图画下来.然后,举行诗画评论会.学生一边吟诗,一边评论贴在墙上的画.有的说:"这个扑蝶儿童的头发不象古代孩子的.不应该扎成羊角辫,而要扎牛角辫,也可以在脑顶上扎个象毽子一样的辫."有的说:"诗中说'树头花落未成阴',而  相似文献   

13.
爱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提 ,把培养想象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 ,因此 ,作文教学从一起步就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对想象作文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提供观察材料 ,留有想象余地在五年级的社会课文中有一幅漫画 ,画了一个人在河边钓到了鱼 ,把鱼放到锅里去煮 ,鱼从锅里跳了出来 ,说 :“我有毒!”意在说明河水已被严重污染了。我把这幅图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14.
《观察鱼》(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这一课,教材中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鱼,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画一条鱼。是让学生先观察鱼的特征再来画鱼,还是先让学生画一条鱼再来观察鱼的特征?我在两个班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王海霞 《辅导员》2014,(22):71-71
想象画教学是以培养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绘画教学方式。想象画教学经常采用无命题自由想象和有命题想像两种形式。无命题自南想象是指以想象训练为目的,不一定表现特定主题的想象画教学。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以实物启发联想。以实物启发联想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从写作的内容入手 ,提高作文的教学实效。1 读懂画意。2 能根据两幅连环画展开合理的想象 ,并写出画意。3 通过写画 ,使学生受到教育。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题为“早出晚归”的两幅连环漫画 ,然后把画面内外的意思写出来。三、教学程序(一)音乐与赏画结合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材料。1 听乐、赏画。(1)导入 :教师播放鸟儿欢快鸣叫的优美乐曲 ,启发学生想象 ,小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鸣叫。(2)在学生回答的同时 ,教师快速勾画出第一幅漫画“鸟儿早出”图。(3)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画”说具体…  相似文献   

17.
【教学理念】 《识字1》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韵文将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中间留有许多空白。而其“留白”,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词串”,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诵读,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8.
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和句子后.我就让学生准备漂亮的笔记本开始写绘画日记。先让孩子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并配上图画。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如学了“月”字.可组词“月亮”“月光”“日月”“明月”等.请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月亮挂在什么样的夜空?你能画出来码?然后让孩子用上“月亮”一词把自己画的画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标准》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课堂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数轴”这一课,注重类比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与同行商榷.1教学过程1.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见过温度计吗?谁能读出课本36页上的温度计?生1:我见过温度计,图中温度的度数分别是5℃,0℃,-10℃.师:温度计上有什么?生2:温度计上有数字.生3:温度计上有正数,0,负数.师:以上三位同学回答都很好.说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如果把温度计水平放置,把它想象成一条直线的话,它能是什么样子?谁能把自己想象的图形画出来?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学生们都忙碌地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图,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我发现学生画出的图形只有有一.个同学能正确地画出图形③,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看书上的,然后我就把①②画在黑板上.师:同学们能够根据温度计,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图画出来,很好,但要仔细地观察温度计,谁能指出这两个图哪些地方画得不对?生4:第...  相似文献   

20.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