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生成性目标"以及由来已久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在网络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这也深刻影响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在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目标,是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导向下,学习的"定向点"即为问题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均服务于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可以分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框架设计、问题表征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四个基本环节。与此对应,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包括问题情境材料、问题、知识库、背景材料、策略库、问题解决样例、案例库;非结构化资源包括博文、帖子、评论信息、状态记录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生成性目标"以及由来已久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在网络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这也深刻影响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在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目标,是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导向下,学习的"定向点"即为问题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均服务于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可以分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框架设计、问题表征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四个基本环节。与此对应,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包括问题情境材料、问题、知识库、背景材料、策略库、问题解决样例、案例库;非结构化资源包括博文、帖子、评论信息、状态记录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生成与预成是课程的矛盾统一体。由于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课程的预成属性,忽略其生成属性,致使网络课程缺乏其特有的活力、动态和生态等生成特征,造成网络课程目标僵化、课程内容固定、教学过程呆板、评价缺乏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本研究依据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分析了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设计生成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开发动态化的课程资源""设计互动性的教学过程""设计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等提高网络课程生成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网络课程中的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在本质上体现了学科中心课程观.行为目标导向下的网络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展开设计的,在"内容-媒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系统、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等要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网络课程的科学目标取向和实践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设计中有三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课程观:行为目标和结构主义的课程观、生成性目标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以及表现性目标和人本主义课程观,科学的目标取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是科学目标取向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设计环节包括:内容—媒体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支持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目标导向下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课程中的表现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课程目标,追求的是不同学习者在表现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导向下网络课程的设计是以表现性活动为中心展开的,表现性活动是学习者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表现性任务设计是表现性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因素和情景是在教学设计中无法预见的,教师如能凭借自己的敏感,及时捕捉和筛选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动情境。利用这些随机产生的生成性问题,充分展开互动,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充满激情,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顺利落实。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网络学习就是学习者在网络化环境中通过与学习资源、学习伙伴、教育者以及课程情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来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交互和控制是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和控制策略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交互和控制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辨析了网络课程的概念,界定了构成网络课程的6个要素。提出了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原理,认为:网络课程设计是目标导向的,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阶段,网络课程的目标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统一;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网络课程的6个要素依据课程目标在具有相同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设计和展开。论文最后详细论述了三种网络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相应课程观。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学》2006,22(3):23-23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开展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种目标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师生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而提出的相应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注重的是过程,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这种目标的教育哲学观是基于教育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在此任何阶段上的目的都不是终极目的,目的是演进着的,而且不是预先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