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女权运动的启蒙下,逐渐发展起来。一批先进的知识女性开始觉醒,要求"男女平权"和妇女独立自主等权利。她们通过"兴女权"、组建妇女团体、办报刊等方式团结妇女,实现了对妇女的启蒙。在这些开明女性中,深受女权运动思想影响的一大批女性报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的办报思想,并对妇女解放运动和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女报人和女权运动思想家、革命家的秋瑾。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2):58-68
近代女性报刊与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女报既是觉醒的知识女性表达自我诉求载体;也与"政治事件"的女权运动紧密互动、彼此形塑。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知识女性既运动"参政"又办报"议政",为女权运动与女性报刊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唐群英、张昭汉等代表的民初女权主义者基于共同政治诉求,在舆论场域形成声援之势,借女学校、女性社团等营造女报传播网络;其办报角色定位趋向"自下而上"代表女界立言的"论政型"女报,而不同于晚清"自上而下"的"启蒙型"女报形态;意在内政、外交事件的即时评论中呈现女性"在场",勾连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之关系。参政运动及其知识女性的媒介实践展示了她们如何在"革命"转向"共和"的"政治机会"中,藉报刊媒介在体制内形塑女性政治认同的初步尝试;也反映了其时多元政治利益表达的媒介场域,从性别平等视野审视共和政治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3.
姜卫玲 《编辑之友》2015,(1):103-106
在中国近代时期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与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历史背景下,早期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兴起.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知识女性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具体报刊活动之中,并借助报刊媒介传递自己的新思想,启发了女性觉悟,也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在全面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的中国,晚清政府势力日趋衰弱,刚刚兴起的北洋军阀还未发展完全,各党派利益冲突刚刚突显,此时中国的公共领域处于不断发展向上的势头,中国早期的女报人们也在进行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如秋瑾、吕碧城之流,她们办报纸、建团体、闹革命,企图建立一个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的公共领域,虽然最终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她们对此的尝试值得我们铭记。本文对以秋瑾、吕碧城为代表的近代女报人如何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史,而近代史上的妇女报刊宣传活动,为妇女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呐喊和推动的作用。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第一张妇女报刊、第一次妇女办报刊高潮,都产生在近代中国。回眸史海,她们的女子豪气令人钦佩,她们的献身精神和优良办报传统,是值得当今的妇女报刊和我们广大女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发端于戊戌维新运动。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是裘毓芳。她开我国妇女办报活动之先声,其历史功绩不可抹煞。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她是戊戌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精通文史,兼懂英文,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这场革命,所传播的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包括中国女性命运的变革.文章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上海创办的《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妇女杂志》《新女性》《女子月刊》等6种女性期刊的介绍,梳理近现代以来中国女性期刊发展的脉络,展现其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及其在舆论层面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倩 《新闻传播》2012,(4):159-160,162
清末民初,在民主思想的强大洪流冲击下,中国女界呈现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批新知识分子女性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利用杂志报刊"兴女学""倡女权""述女政",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为女性解放与民主思想的深入推波助澜。本文将以近代女报人为切入点来探析大众传媒及女新闻工作者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女学报》创刊,开我国知识女性报刊活动之先河。其后,早期先进知识女性创办了几十种女性报刊。本文在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探析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在突破女性言论禁锢、促进女性意识觉醒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等方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邹雨婷 《今传媒》2016,(1):130-131
清末民初的民营报刊在中国的报刊新闻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作用下,民营报刊随着上海的开埠而得以迅猛发展.各类民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其中外文报刊在传输西方先进的新闻理念、社会观念上起到了先驱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鼓励女性进行学习教育,导致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外文报刊——《大陆报》在1912年所刊载的女性主题的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当时的报刊对于社会舆论公共空间中女性思潮的解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1860年到1947年间,法租界报刊在天津各租界报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在启迪民智、丰富市民生活、促进报业发展、记录重要史料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记录了天津近代近百年问的历史,影响了天津人的思想,孕育了优秀的国内报刊,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本文将从天津法租界报刊的类型和特点入手深入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英近代报业发展呈现不同模式.英国近代报业的起源发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是一种内生型报业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形态的报刊出现并非是内生的,而具有外生性.西方现代早期报业的出现是文化转型的结果;而中国近代报业的出现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中英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异同,革命战争在中西报业发展中都起到刺激推动作用,而新闻出版管制的存在则均制约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14.
卢明芬  莫惘  璩卉慧 《新闻窗》2011,(1):109-110
在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清末到解放战争这样一个阶段,以当时条件下这单所说的媒介以报刊为主。19世纪我国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从事报刊行业的人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的一批妇女报刊开始成长起来,女性参与传媒活动便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时人开始以报纸为舆论之机关.①《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正是诠释了早期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在这宗案件中,《申报》作为外商在华创办的营利性民间报刊,充分发挥了报纸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政府施政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功效,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影响案件的发展和审判结果.《申报》对此案的报道开启了近代报刊舆论干预社会生活、监督政府施政行为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史上,广州以其特殊的区域优势和长期对外开放的人文环境,为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发源地.本文拟就广州近代报刊产生的背景与概况作一些历史的考察,并进而透视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韩天博  杨敏 《今传媒》2013,(6):71-72
《女学报》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女性报刊,创办者陈撷芬是中国较早涉足报坛的女报人。《女学报》鼓吹女权女学,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号召妇女参与"爱国救亡"运动,为促进妇女觉醒及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女学报》创刊时的历史环境,试图从背景与条件两方面探讨《女学报》成功创办的原因,希望能够为解读陈撷芬与《女学报》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 ,外国人在华办的中文报刊不论是宗教还是商业报刊 ,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科技知识的报道占重要的比重 ,这种情况在中国报刊史上具有显著的特色 ,这些外报的科学报道对中国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本文认为 :外报科技传播直接服务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客观上广泛传播了科学知识 ,对报刊的普及和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外报的科技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