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精品课程,课程网站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课程网站的规划、课程网站的功能设计、课程网站的页面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校园网环境下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站的改进策略如下:1.网络与课程相适应;2.网站扩展性与课程变化相适应;3.网站资源共享与保护相适应。通过上述方面的改进,提高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面谈方式,对某两所高校学生和教师关于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精品课程网站使用的主要因素是宣传力度不够、网络不通畅、质量不高和资源不够丰富.因此,加强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加强课程网站的管理;端正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为了评审;课程网站建设应注重实用性,优化网络环境,使课程网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在汇集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上扮演着重要角色。C语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建设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具有重要意义。从C语言精品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习者心理、美学设计、人机工程等出发,针对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框架、原则、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高等教育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理念和思路,进而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育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设计开发.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验证了课程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不足主要有:功能停留在静态信息发布、缺乏网络课程资源、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针对目前精品课程网站的不足,设计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功能模块和实现的基本工作框架:信息发布、网上学习、网上讨论和网上答疑等,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从内容分块、导航栏和网页外观三方面介绍了网站内容的页面设计。  相似文献   

7.
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高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网站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网站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就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质量、促进精品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本人也主持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精品课程建设。在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实践中,本人体会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不仅仅是将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环境、课程评价及教师队伍等内容简单地呈现在网络上。这些资源应可供教师和学生借鉴参考,并遵循示范性、职业性和共享性的原则。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一、精选课程网络资源,应体现课程特色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特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网站建设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远程教学平台,有利于教学资源配套和整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笔者以Dream Weaver CS5案例教程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及改进的方向与途径等。一、Dream Weaver CS5案例教程精品课程在中专课程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Dream Weaver CS5案例教程是网  相似文献   

11.
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网站的构建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网站承载着课程教学、信息交流等多重功能.本文作者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了资源丰富、媒体手段多样化的<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立起<大学英语>1-4级教学平台,并以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电子课件资源库及流媒体资源库为主要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是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现和载体,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在线学习的平台,也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水平和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需求。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扎实的课程内涵建设与技术开发为基础,加强多方团结协作,把握建设过程的所有环节,考虑各要素,真正达到实现课程改革、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培训、精品课程的建设培训、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广西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区精品课程建设中所取的成果,为今后精品课程建设上升新的台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临时拼凑高职称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不贴合教学实际、课程网站服务等公共服务滞后、评审制度不利于课程可持续发展等人本位缺失问题,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突出教师和学生的核心地位,将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加大高校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改革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简论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规划反映了学校和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和学科、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要以“三个融为一体”(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按照“重组基础、反映现代、趋向前沿、综合交叉”的课程原则和课程建设“六项标准”(一个新的教学大纲、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一套先进适用的教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为目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设施设备、课程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可从建立教学网站、加强课程系统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强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课程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离散数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站。网站实现个人信息注册、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实践教学、互动交流、浏览消息、发布公告等学习功能和课程资料库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功能。实践表明,离散数学立体化资源网站的建设实践深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1.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必修课" 课程是文化知识传递的主要形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教学水平既是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标志,又是学校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精品课程的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建设.教学发展依赖于不断的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作为教育工作的最基本要素,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环节。精品课程建设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的,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中也开始建设精品课程,笔者通过分析精品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表明精品课程建设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网络社区学习模式下引进精品课程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提升信息素养和实操能力培养并重的目标,决定了信息技术精品课程不仅能为教师教学起示范作用,也应该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通过阐述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含义,引发出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原则。在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契机,以加强教师的培养、师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建设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