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刘巍  刘冬森  刘峰 《冰雪运动》2011,33(1):24-26,31
通过测试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等速状态下膝关节屈肌群与伸肌群力量,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膝关节力量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在60°/s等速测试中,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相对最大峰力矩均值左侧膝关节屈肌为1.51 N·m/kg,伸肌为2.44 N·m/kg,右侧为1.54 N·m/kg和2.70N·m/kg;左侧膝关节屈肌群与伸肌群力矩比为62.02%,右侧为57.49%;膝关节左侧屈肌群与右侧屈肌群比值的均值为99.60%;左侧伸肌群与右侧伸肌群比值的均值为91.77%;差异均未出现显著性(P〉0.5)。结论:1)总体上说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双膝力量未存在显著性差异;2)就单个运动员而言,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双膝力量存在一定差异;3)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膝关节屈肌群力量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健美操竞技水平的提高,及新规则的改革与要求。健美操不仅需要提升难度,更需要动作质量的高度完成。复合动作需要运动员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下肢力量拥有极高的要求。方法:选取中国健美操运动员22名,选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采用60°/s、180°/s两种角速度,测试模式选择向心-向心测试模式,对其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的分析。结论 (1)在进行快速等速180°/速度测试时,国家健美操运动员的膝关节右侧屈肌力量显著高于左侧屈肌力量,表明当运动员进行快速运动时,双侧膝关节肌力不平衡;(2)当进行180°/速度测试时,竞技组健美操运动员右侧屈肌力量、H/Q强于左侧屈肌力量,表明在快速运动状态下,双侧膝关节肌力不平衡;(3)健美操运动员左右膝关节屈伸比H/Q均较低,需要对膝关节屈肌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是以快速力量为主,以提高H/Q的比值,来有效预防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8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2种力量训练实验.结果显示:纵向配对检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伸肌、屈肌峰矩和伸肌、屈肌功率上较实验前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实验后和实验前屈、伸肌峰矩和屈、伸肌功率的差值进行横向比较,即对增加程度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在伸肌、屈肌峰矩和伸肌功率上实验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屈肌功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从数值上比较,实验组增长幅度要好于对照组.平衡能力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速测试和平衡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屈肌力和伸肌力以及4种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右侧屈伸肌力、屈伸肌力比、平均功率值稍大于左侧屈肌力量,膝关节伸肌左、右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左、右侧平均功率4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屈肌,在60°/s(慢速)和240°/s(快速)不同的测试速度下,单位体重屈伸峰力矩、屈伸平均功率、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正常双脚站立的平衡性大于单脚站立的平衡性。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及均衡的训练肌肉力量,在适度提高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加强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后肌肉效果的评价、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损伤是长期困扰武术套路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解目前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现状及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国家队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普遍性问题.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繁重的训练任务造成运动员膝关节疲劳,集中表现在C级(高级别)难度动作加连接动作的训练中.具体表现为跳跃动作起跳至落地过程中,运动员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要领;腾空落地瞬间,运动员膝关节承受过重压力而未正确使用落地缓冲;腾空落地时由于旋转度数不足所造成的生硬连接.二是,难度动作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以及训练时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因此,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和难度动作完成前的准备活动,教练员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采取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是预防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德国产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器,对2名四川省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左、右膝关节进行慢速60°/S和快速240°/S的定量测试及分析,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运动员,从而使训练更加科学化。结果显示:2名运动员表现为左、右膝关节前后肌群相对力量较差;左、右腿的屈、伸肌力发展不平衡;同时右腿的肌肉耐力均比左腿好。在进行240°/S的测试中,两名运动员的左、右腿屈肌群PT值下降慢于伸肌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赛事观察、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2009年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拳术类自选长拳、太极拳、南拳项目男女前16名、共192名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演练水平分、动作难度分进行详实统计和分析。研究分析当前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动作质量扣分、演练水平评分、动作难度选做及扣分的普遍规律及特点,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旨在为竞技武术套路评分的科学化、可量化及套路国际化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力量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感觉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1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名运动员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实验组8名运动员除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外,还采用ISD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的Stat.-Coord模式训练进行力量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在60°/s以及240°/s条件下测试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屈/伸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做功值以及实验前后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并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受试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均有显著地增加,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模式对于提高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效果,对照组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实验组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回复角度差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的训练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队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有显著性的提高,对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力量有所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的向心/离心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Stat.-Coord模式训练最大区别在于该模式增加了解决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力量训练手段不足、踝关节训练负荷不足以及关节活动范围不足的问题,并通过该模式的训练有效改善了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跖/背屈肌群的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9.
冯峰  吴猛 《体育师友》2007,(4):53-55
膝关节力量是足球运动员完成大力踢球、爆发性动作和快速奔跑的基础,膝关节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是运动技术的基本保证。因此了解运  相似文献   

10.
浅析竞技武术套路动作难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飞速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受到了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武术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因此,文章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的原则与创新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拓宽武术动作创新的思路,从而为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空间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两大组成内容,即平面技术和立体技术。前者包含物质层面技术和意识层面技术,后者包含衔接腾空技术和技巧难度技术。指出武术套路平面技术的价值取向:“精、气、神”,技击性和艺术性;立体技术的价值取向:“高、难、美、新”;平面技术与立体技术应为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方法等,对本选题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自由发展阶段;(2)以单足跳为主的技术;(3)平跳型技术;(4)以跳跃为主的技术;(5)以速度为基础的跳跃为主的综合型技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论述应用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对武术动作技术结构进行研究的方法与程序。从武术运动中人体动作结构数字模型的建立、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应用的步骤、数据输入、数据前处理、计算机模拟数字计算到武术动作技术结构模型方案的修改、新动作技术模式设计与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在武术动作技术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过程、具体步骤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动技术诊断的一般流程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运动技术诊断中的具体案例,详细地讨论了运动技术诊断的一般流程与方法:发现技术问题.确定运动技术诊断范围;分析技术特点,进行运动技术信息采集;划分动作阶段,提取运动技术特征画面;获取关键数据,进行运动技术数据处理;运用基本原理,指出运动技术问题所在;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技术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5.
腰髋肌肉力量对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大学2002级体育类学生进行为期1a的田径运动技术学习情况调查,结合技术成绩评分,从运动解剖学,运动技术原理角度加以分析,得出增强腰髋肌肉力量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环节着手,指出背越式跳高腾空动作技术对最后落地缓冲的影响,阐明背越式跳高最后落地缓冲技术与成绩以及运动损伤的直接关系,解释了错误落地缓冲技术的原因和提出纠正方法,为最后落地缓冲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旋转式推铅球更加符合中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将可能成为中国铅球成绩上升的突破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在铅球训练中应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1) adap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from inline skating to cross-country skiing; (2) compare this new skiing technique with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cross-country technique; and (3)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improves skiing speed in a short sprint. 13 elite skiers performed maximum-speed sprints over 100 m using the double-push skate skiing technique an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V2" skate skiing technique. Pole and plantar forces, knee angle,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myography of nine lower body muscles were analysed. We found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could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cross-country skiing, and that this new technique is fas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was 2.9 +/- 2.2% faster (P < 0.001), which corresponds to a time advantage of 0.41 +/- 0.31 s over 100 m.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had a longer cycle length and a lower cycle rate, an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muscle activity, higher knee extension amplitudes and velocities, and higher peak foot forces,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ush-off. Also, the foot was more loaded laterally in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在太极拳诞生前中国武术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与武术实践背景下,探讨太极拳创造过程的历史轨迹,及其相应的技术形态。即本能技术的激情型武术——直接技术的简单型武术——变化技术的升华型武术——闪电战技术的精神修炼型武术——控制技术的整体型武术。  相似文献   

20.
动作示范在速滑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汪勤 《冰雪运动》2006,(5):67-69
在速滑技术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动作示范,对学生正确掌握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速滑运动技术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从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物学的角度,对动作示范在速滑技术教学中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速滑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